第九百六十七章 歧途(1 / 2)

唐奇谭 猫疲 1700 字 4个月前

祁连城\/连城戍,虽然名为一座城,但是前身就是一座戍垒。属于大唐边军体系的军、城、镇、戍的最低一级;通常情况下的驻军相当有限,最多不超过百人,还兼带管理着附近的几座烽火燧台。

原本曾经是大唐平定了吐谷浑之后,所顺带设立的诸多堡垒戍台之一;也是吐蕃与大唐,往复争夺和拉锯的前沿据点之一;虽然大多数时候并非是重点战线,但是日常的频繁冲突和惨烈毫不逊色。

直到吐蕃当权的舅相\/马向家族,为了转移执政多年积累的矛盾,悍然入侵河西、陇右失败;被梁公率领的各路大军,赶回到了西海以西的;又在星宿川爆发的那数场,决定吐蕃最后国运的决战;一举葬送了包括红宫卫士、阿里曲地、登比绒布,以及十一个东岱在内,吐蕃悉补野王室的最后精锐和直属战力;也让崛起了上百年的吐蕃崩解离析。

因而青唐大都护府的前身,就是建立在吐蕃崩塌的广大废墟上;为了防止逃往高原深处的吐蕃残余,死灰复燃或是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大唐还重建了被吐蕃灭亡的苏毗、象雄、乃至是诸羌的故国。

又以册封、迁移和强制分家等多种方式,将初步降服的吐蕃本茹、卫茹之地,进一步的碎片化处理。

由青唐大都护府派兵控制,包括湟源道、西海道、羌塘道在内的对外通路,将其封死在高原上。

当然了,历经百余年的数代人之后,对于吐蕃的记忆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被抹除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土族诗歌传唱中的模糊片段。

而青唐大都护府也从军事维持,变成管民和监控藩土的所在。因此,连城戍所在的河谷周边,至今还能时不时发现,被季节性的大风和河水冲刷,所暴露出地面的残破骸骨和兵器;由此在这些发现战场遗存的地方,当地人建立起一座座高矮不一的慰灵塔堆。

但也因为地处迁往祁连山深处的河谷地,经过长久的太平岁月之后,自然而然的形成一座,专为过路行旅提供各种服务的中转小城。

而抵达了祁连城,也意味着正式进入了,青唐大都护府的地界。在这里,不但可以看到绵延向河谷深处的官道之一,还有标志性的封堆土台,作为行路里程的标识;而在一些分叉路口,还有前人立下的多面刻石;标注着前往河西xx里、西海xx里、玉门xx里等。

却是前朝梁公当政时,发起天下山川地理和天文观测、历法计算的大测绘;所留下来的诸多遗存之一;也变相的促进了西北之地的商旅繁盛。

毕竟只要根据这些刻石规划行程,总能免于许多风险。因此,当江畋一行跻身在祁连城外,大量滞留于此的客商之中时;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反而得知了新得状况。

负责打听消息的张自勉,很快回复道:“前往西海道和羌塘道的路已经暂时被封。”

“说是向西前往西海道的天秤峡、哈兰湖一带,出现了严重的兽灾肆虐,已经有多个牧场和聚落被毁,只有少量人逃出来报信;青唐大都护府得了消息后,正在从湟源府、赤岭镇等地调兵讨伐。”

“此外,向西北前往象雄故国和大盐碛的羌塘道,这个时节则是多发异常的雷云和雹灾频频,曾有商队马帮冒险闯入其中;至今都没有消息传出来,已被当地藩部奉命封锁。”

“唯有向北翻过祁连山南路,前往西州、于阗的祁连道,还算尚可通行。但在此之前也多次发生了山崩和落石,令途径的商队损失了不少的人员和畜马,连带道路也变得不好走起来,有待清理。”

“既然如此,我们稍作休整就马上出发吧,早一日赶到瓜州,也早一日省心。”江畋闻言点头确认到:待到张自勉退下准备,又有另几名就地交涉和混入商队只的队员,悄然回到帐篷内依次回复:“官长,本地驻军的戍长和队正,都已经暗中接触过了;队正是年前才轮换过来的,尚且不知道多少有用的东西;但是戍长却在本地呆足了五年,正准备调回山外的贺连镇,似乎知道一点东西。”

“说是三年多前,就有人拿着大夏使臣的诰身和过所,分作多批相继从此处过境;直到前年秋天,又有护送夏国使臣的一支返程队伍,希望他们派人协力通过祁连道,前往河西境内。”然而,江畋的表情却是微微沉了下来,这么快就得到了梁大使相关的线索,固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前几支前往安西境内的队伍还好说;但是最近一支返程的队伍,朝廷方面却没得到任何消息。

这就有些不同寻常了,或者说匪夷所思了。要知道,通常情况下这条相对短而艰险的路线,并不是正常外域使臣入朝会走的;携行卫士、奴仆、扈从众多的外藩诸侯,更多走相对平坦的天山南道。

只有赶时间和贪图便利的商旅马帮,才会走这条捷径。而这其中至少隔了一年半,就算是爬也该爬到河西了;显然是中途出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