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庞于庐江仓促会面,霍峻粗晓朝中局势后,便乘舟舸入武汉。庞统则顺江水回合肥,替霍峻履江淮都督之职。
实际上霍峻这次回武汉,即便没有淮南王一事,因军事问题也要回武汉。
关羽见献上北伐襄樊之策多时,不见刘备给予准确表态反应,曾乘舟舸入武汉,向刘备请求北伐。
然刘备考虑到南取交岭,以及北伐襄樊可能会引起的两头堵的连锁反应,用言语暂时安抚关羽,言在正旦之后给予批阅,先让关羽回江陵,暗中筹备北伐襄樊的步骤。
在如此情形下,刘备曾写信咨询过霍峻。彼时霍峻因‘淮南王’之事分心,且对具体形势不知,无法给予更多的回复,故而霍峻回信,表示自己回京述职时,向刘备上呈自己想法。
逆江而赶路,霍峻抵达武汉已是深夜,于府上休息一夜。
次日午间,得刘备传唤,霍峻方入宫拜谒。
武汉,汉王宫。
偏殿内,刘备坐于榻上,诸葛亮、法正二人侧坐,商讨要事。
刘备将手放在火炉上烤,问道:“二君皆已读过《淮南论》,不知士载所疏之策以为如何?”
诸葛亮轻抚羽扇,赞扬说道:“《淮南论》是为兴淮南之方略,士载所书数目严谨,三万屯兵,劳二休一,施以稻麦轮耕。风调雨顺之下,将可自给自足,省并江东稻米。”
说着,诸葛亮向刘备拱手,说道:“囤积数年,兵精粮足,江淮进可望中原,退可自保淮地,不为大王之所忧。所省江东稻米,可为囤积征讨之用,也可省徭役征发,不必千里转运粮草。”
刘备将手揣起,说道:“孔明之所言,是为孤之所想。今岁举十万之众北伐,江左越千里供粮,江东百姓多服徭役,此非长久之计,宜让江淮自给自足。”
法正犹豫少许,说道:“江淮自给自足虽是好事,但江淮孤离权重。今若让江淮自给自足,怕有强壮其根本之意。”
“不然!”
诸葛亮抚扇而笑,说道:“孝直见事迟也,霍督既忠侍大王,何以疑其孤离。且江淮真有异心,粮可令其忠乎?”
相对诸葛亮广阔的视野,法正在政治上狭窄。如诸葛亮所说,粮草限制不住淮南反叛,自然不需要从这方面去限制。
“善!”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江淮、巴蜀、汉北皆孤之所用,宜当平心待之。今利于北伐之事,当竭力而为之,不可迟也!”
“孔明,替孤为江淮调配江左军士,今岁开荒耕作,明岁丰收稻米,务必依《淮南论》而行。”
刘备可没心思学孙权在那钩心斗角,不想着北伐大业,天天和臣子玩精神内耗。逼死大将不言,还弄得两个儿子手足相残。
“诺!”
“启禀大王,霍督在殿外求见。”
“速请!”
少顷,霍峻趋步入殿,欲施礼时,却被下榻的刘备扶住,不让他行礼。
不待霍峻开口,刘备搂住霍峻的手臂,说道:“君多受委屈尔!”
仅短短六字,却让霍峻心绪难宁,竟有瞬间因自己为‘淮南王’意动而感到惭愧。
“峻多谢大王垂爱!”
刘备拉着霍峻的手,说道:“曹操计策阴险,于武汉盛造流言,见识浅薄之人不加深究,或有非议仲邈。望君不必记于心上,以伤同僚之情。”
霍峻神色轻松,笑道:“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峻虽难为君子,但却心羡往之。大王信峻,臣便足矣!”
刘备拉着霍峻坐下,笑道:“得有仲邈此言,孤亦足矣!”
说着,刘备话锋一转,问道:“士载所书之论,孤与孔明、孝直皆以为然也。故孤已下令欲江淮广开田亩,屯田积粮。”
“江淮虽是事定,但交岭四郡,及那云长北伐襄樊二事,众臣却有不同之见,孤为之甚感疑虑。今孤愿听仲邈之见。”
霍峻看着殿中的诸葛亮、法正二人,笑道:“峻初归武汉,于今下之形势不甚了解,盖不知孔明、孝直及诸卿有何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