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背刺马超?(1 / 2)

季汉大司马 周府 1713 字 4个月前

十月,在霍峻进位县公之后,因天气转寒之故,帐下大军分批归国。

淮西地区,因收复了寿春及淮水上游。留庞统领兵万人坐镇寿春,且以施然为弋阳郡守。

淮东地区,为了加强对下邳的控制,霍笃、徐盛坐镇泗口,以确保泗水河道的通畅。

淮东、淮西军事有了安排之后,霍峻在诸葛亮书信的催促声下,带着功勋将领回京。

诸葛亮之所以催促霍峻,盖是为了册封功勋将领,以及宴请诸将。

回程的舟舸上,霍峻与陆逊、蒋济、黄权三人同乘舟舸,浅谈近日所发生之事。

黄权盘坐而坐,笑道:“当初徐晃身有暗疾,权本以为下寿春之希冀,在徐晃病情之上。不料我军破城之机,不在徐晃,而在曹丕病亡之上。当然亦有蒋君散乱人心之策,二者双管齐下,方能让我军破城。”

当初不少将领期待徐晃病逝,然因城中无主而破城。然世事无常,谁也没料到曹丕会短命先走,变向地助力汉军。

当时听闻曹丕病逝时,军中诸将几乎是不敢相信,在多次确认下,方才相信曹丕真死了。

蒋济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天运在汉,纵无济之策,寿春被我军所破,仅是时日问题。”

黄权沉吟少许,说道:“曹丕病亡,新主上位,寿春被克。日后北伐中原,或许可言易矣!”

“恐非如此!”

陆逊抿着茶盏,沉重说道:“曹叡上位以来,为察其能,逊多有派人了解。其上位数月,为悦民心,宽刑罚,布恩惠;为补兵马,准公卿子弟、河南民吏以从军旅。以上二者观之。曹叡之患或更胜于丕时。”

寿春被攻破之后,陆逊一路向北作战,接收到的消息比黄权、蒋济更多些。且陆逊为了解对手,还派人深入探查了曹叡上台后所颁布的政令。

虽仅上位数月,但曹叡的表现实在让陆逊有些惊讶,虽然采用了些饮鸩止渴的政令,但能感觉到曹叡比曹丕强多了。

“更胜曹丕?”

黄权微微蹙眉,说道:“魏精锐折损大半,寿春被我军所下,中原门户大开,更胜丕时之语何出?”

陆逊沉下性子,解释说道:“中原门户虽是大开,但我军北伐安会如此简单?”

说着,陆逊用手指沾水,在案几上勾勒水道,说道:“淮北之水,非同吴楚之水。夏盛而冬衰,冬时舟舸自淮入泗水,水流干涸,日才行十里。夏季若不能胜敌,冬季水浅唯有撤军。”

南朝北伐,一旦到冬季处于缺粮状态,或是说要撤军。不是因为将领无能,也不是说换成白起、韩信统兵就能一定能破敌。而是无法规避一个客观事实,即一旦到了冬天,粮草运不上。军中缺粮,谁来都不好使。

江东的投送范围之所以限制在淮水,不是因为舟舸运不到,而是淮北河水容易干涸。如陆逊所说冬季时候,舟舸仅逆行十里,故而若等运粮的舟舸到前线,大军早败了。

蒋济捋着胡须,点评说道:“征讨中原,最忌敌寇据守不战。如敌寇固守,转入寒冬,船道涩滞,加之北土早寒,冬裘供给不及,纵三军骁勇,亦无计可施。”

陆逊从水道去描述,而淮南人的蒋济从天气角度去描述。转入冬季,不仅船道难通,更重要的是北方寒冷的冬天,会让南方将士不适应。

陆、蒋二人所讲述的困难问题,实际与北方军队南征一样。北方军队不适应夏天,也不习惯水网密布的环境。

历史上桓温兵败慕容垂的枋头之战,几乎是踩中了以南伐北所有的坑。冬季水道干涸,兵马缺少过冬衣物,最终被慕容垂爆锤,四月出兵,九月大败。

黄权常年生活在巴蜀,除了这次出征,他对淮北情况不甚了解,听着陆、蒋二人的言语,下意识看向霍峻。

“霍公可有高见?”黄权问道。

霍峻把玩杯盏,笑道:“今战事已休,三君不思玩乐,反而在此论兵,岂不可惜空暇之时。”

黄权笑了笑,说道:“兴致上涌,不知破解之法,岂能言乐!”

“呵呵!”

霍峻为蒋济倒了盏茶,笑道:“子通久居淮泗,料有破解之法,可让子通浅论一番。”

蒋济双手接过茶盏,说道:“如欲解冬时不利用兵之境遇,可夏时运兵粮,秋冬聚兵粮,以待来年之用。如此而用兵,秋冬之困,与我何加焉?”

霍峻之所以不答,而是解决方法不难。就像蒋济说的一样,冬天不利用兵,大不了冬天不运粮,而是将兵粮控制在夏天转运,或是想办法,从北方获取粮草。

答案其实很简单,即扬长避短,但具体如何操作,非常考验将领的用兵能力。

何谓名将,大概能将扬长避短发挥到极点,从而击败对手。如之前所说,韩、白亦会被冬季造成的困难所影响,但他们却能够通过操作,或是在夏季取胜;或是说渡过冬季,以待来年用兵。

听着如此粗暴的解答,黄权有些哭笑不得,但却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