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作坊主不同的抉择和第一次产业危机(1 / 2)

四千五百万匹的数字震惊全场,贤者们都不敢相信,他们一年能生产出四千五百万匹,要知道整个大汉的人口也不过是4400万人,人均一匹多,这生意能好做吗!

“这是真的吗?大汉怎么可能生产这么多匹布?”

“朝廷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某怎么相信这数字是真?”

要知道封建时代布匹的产能一直跟不上需求,所以才会在上千年的历史当中一直能当钱来使用,也就是在明清时期纺织业技术大发展,布匹才逐渐的没有了金融属性。

所以在所有汉人的脑海当中,布匹一直是紧缺的货物,现在忽然有人告诉他们布匹已经太多了,多的卖不完了,贤者们在脑海当中还是很难接受这个事实的。

萧何拍拍手,十几门汉吏端着一叠统计报告,分别发放到贤者们手中。

贤者打开报告书,发现里面统计的是大汉各郡县的纺织作坊,纺织机,纺纱车以及每年生产的布匹数量。统计的非常清晰,每个区每个县都有具体的数字。

一個内史郡一年就生产了四百五十万匹布料,三川郡生产了五百五十万匹布料,这两郡就生产了上千万匹布料。

而后是陈郡的三百万匹布料,会稽郡二百六十万匹布料,雁门郡二百四十万匹布料,临淄郡的二百二十万匹布料。

这一个个庞大的数字让人晕眩,但贤者回忆自己家乡的纺织作坊厂,数字不会相差太多。

萧何道:“这是朝廷派遣了几百上计吏,花了一年时间统计的纺织业数据。虽然不敢说完全准确,但也可以大致说明纺织业的情况。”

“怎么会冒出这么多纺织厂,这么多匹布?”即便有了这种精确的数字,很多贤者还是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因为这一切变化的太快了,10年间,布匹由带金融属性的等价物,变得产能过剩的商品,这种激烈的变化在封建时代几乎不可能出现。

上计吏张苍道:“各位贤者,尔等应该睁眼看世界,从水力纺纱车研制出来开始,这一切就不可避免,现在我大汉最先进的水力纺纱车能同时纺一百个锭,一日便可纺出上百斤纱,效率是手摇式纺纱车的百倍,畜力纺纱车也比手摇式纺纱车快了几十倍。同时还出现了踏板式纺织机,飞梭,水利纺织机,织布的效率也提升了十几倍。”

“以往我大汉还缺乏原材料,导致纺织业的效率难以完全发挥,但获取大漠之后,丰富的羊毛堆满了这些纺织作坊,各大纺织厂织布的声音从早到晚不曾停歇,出现今日这种事情已经是必然的。”

“所以朝廷才会限制纺织作坊的扩张,因为再继续增加下去,纺织业就会出现陛下所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所有人都会没饭吃。”

贤者们终于有的理解朝廷这一年多的举动,也认可朝廷新的丞相,原来大汉的纺织业已经是烈火烹油,极其危险的境地,萧何这一年来都在解决问题。

贤者们看完纺织业的统计报告之后,第一日贤者会结束。而这份纺织业的数据也随着贤者会的结束,流传在整个长安城当中。

长安城,聚贤楼,大汉的各方诸侯汇聚于此,他们按照自己的交情,三三两两坐在一起。

刘邦惊愕道:“我大汉一年居然能生产这么多匹布,难怪这两年布匹的价格越来越低。”

这对刘邦来说只是看那个热闹,没办法,沛国野人众多,这些人连种田都种不好,更不要说织布这种技术活。

同时辽东的地理环境也限制了纺织业的发展,水力纺纱车,水力纺织机,关键是得有水,辽东却是一年当中,有一半都处于冰天雪地当中,畜牧业也比不上大,这种地理环境就天然不适合大型纺织作坊扎根。辽东的百姓一般都是购买临淄的布匹来使用的。

现在刘邦的沛国靠的是捕鲸业和造船业赚钱,同时大部分辽东诸侯也是如此,大汉北方正好有一个鲸鱼栖息地,这些诸侯捕一头鲸鱼就能赚几百万钱,自然不愿意花力气培训工匠升级产业。

吕臣苦笑道:“某才建立了一个大型纺织作坊,却没想到遇到这种事情。”

因为辽东本土没有纺织业,本地布匹价格比大汉境内稍贵一些,吕臣想来开个纺织厂,好歹辽东有个上百万人口的市场,不怕赚不到钱,结果却没想到遇到产能过剩这样的事情。

这世道就这么有无奈,有心气的不一定成功,但做咸鱼肯定很舒服。

陈晓道:“吕臣大哥,你才弄多少织布机,在我陈国纺织业可是支柱产业啊,某只觉得这两年丝绸难卖了点,却没有想到大汉会有如此多的纺织厂。”

陈国的丝绸比不上蜀锦,属于那种质量比较差的丝绸,靠打价格战和数量优势取胜,但这两年陈国的丝绸也变得越来越难卖了。

刘邦笑道:“陈国公,你想办法继续南下,把丝绸卖给那些野人。”

陈晓翻白眼道:“你也说了那是野人啊,他们哪来的钱买丝绸,看来某以后只能多种点漆树和桐油树。。”

许重召道:“陈国公你们南方诸侯特产多,即便是少卖点丝绸也没啥事,我们辽东的诸侯就不行,吕国公好不容易找条发财的路,结果还没发财就给断了。”

英布问道:“你们说朝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纺织业可是朝廷的支柱产业,要是纺织业都不赚钱了,朝廷只怕要过很长的苦日子。”

面对这个问题,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但依旧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刘邦道:“只怕这纺织业以后就和粮食一样,变成了辛苦活,再想和几年前一样赚钱很难。”

内史令郦商,三川郡太守陈锐他们找到天子,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徐凡想了想后世的做法道:“两个方法。”

“两个方法?”大汉所有的太守精神一振。

“第一个方法就是去产能,把那些纺织机落后,产能低,效率低的作坊通通关闭,这些落后的小作坊空出来的市场,大家自然就有钱赚了。”

“啊!”显然郦商他们没有想到,天子会提出这样的方法。砸人饭碗,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忌讳的事情。

徐凡无奈道:“市场就是这样残酷,今天这些落后的作坊不主动退出市场,明天他们也会在残酷的竞争当中被淘汰出市场,这就是市场竞争之道。”

后世的钢铁也就是这样,即便是再无奈再残酷,这产能也得去,不然的话只能拉着所有人陪葬。

陈锐急切问道:“陛下第2个方法是什么?”

徐凡道:“增加百姓的收入,让他们有钱买更多的布匹,要是我大汉百姓人均每年能消费两匹布,这就是近9,000万匹布料的市场,市场扩大了,大家自然就有钱赚。”

陈锐他们更加无语,这方法更加不可行,增加收入要是那么好做的话,天下的百姓也不会穷苦几千年了。

陈锐他们也很难想象,百姓要两匹布做什么,这个时代的大汉,百姓还没有从物质匮乏的心理当中走出来,衣服总是补了又补,一年消耗两匹布,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消耗。

徐凡也明白第二点更难做到,要不然后市那么多国家不会弄出什么分期付款,消费贷,用寅吃卯粮的方法来创造虚假的繁荣。

翌日,萧何汇报大汉朝廷下一年的计划。

“朝廷在接下来的一年将会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产能,使纺织业更加健康繁荣,引导钱财投向更加有前途的行业,同时大汉也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像翻修新城,建设轨道,码头,驰道等基础设施,朝廷重点投资和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设施。”

用简单的话来说,一是去产能,二是用基建增加百姓的收入,促进消费市场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