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打得一拳开(1 / 2)

“诸卿为何都不说话了?”

当最后一次兵棋推演结束,口干舌燥的朱由校,看着神情各异的众将,将所持长棒递给曹变蛟,伸手轻拍在旁站着的李鸿基,“去,叫刘若愚他们,准备些茶水过来。”

“喏。”

情绪不高的李鸿基抱拳应道。

“陛下,还能说些什么啊?”

紧攥着所持长棒的曹变蛟,此刻低落的说道:“即便将可以考虑的有利因素,都悉数考虑在内,国朝真在辽左前线的战场上,与来势汹汹的建虏展开激战,取得了最终胜利,可也是惨胜啊。”

“曹变蛟!你怎么对陛下说话呢!?”

曹文诏紧皱起眉头,瞪眼看向曹变蛟喝道。

“呵呵…心里是怎样想的,那就怎样讲出来嘛。”

朱由校却摆摆手说道:“朕从不搞什么一言堂,尤其是在军事层面上,即便个人思维再怎样强,那也强不过整体。”

集体观念,这是朱由校要在军中推行起来的。

不可否认的一点,在大明所辖的众多军队中,的确存在一批精锐强军。

只要给他们发足饷,给足粮,那战力还是很强悍的。

可惜这遮掩不住派系林立的事实,而像边镇将门势力,隐隐已有势起之苗头。

这是抱团取暖的人性使然。

朱由校心里也很清楚,即便能将集体观念推行起来,这种趋势也无法彻底扼杀,山头主义这种现象无法杜绝。

不过强调集体观念,可以维系整体性的意识平稳,树立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观念,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军改不是乱改。

不能按着个人喜好去调整,一切要围绕打仗和准备打仗,去进行成体系化的谋改。

诸如家丁制度、卫所制度、兵源混淆、建制混乱、文官指挥、内监监军、军需各管、军备各管等诸多不合理之处,都是朱由校要逐步取缔的。

只是谋改的前提,要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才行。

“陛下,末将有一事不明。”

去而复返的李鸿基,此刻眉头紧皱道:“为何适才进行的兵棋推演,皆是围绕建虏进犯我大明而展开的?难道我大明就不能主动出击,先行向建虏展开攻势吗?这样一来的话……”

“小子,你将战争想的未免太简单了些。”

童仲揆眉头紧皱道:“就现有的形势来看,扼守辽左前线的要地要隘,戍守辽地的诸军尚有能胜的希望。”

“而一旦放弃仅有的这些优势,选择主动出击深入建虏腹地,且不说建虏之决心怎样,就建州三卫复杂多变的地势,便注定出战的大军必然分散,你在勇卫营期间,难道把此前剖析萨尔浒之战的利弊都忘了?”

“末将没忘。”

李鸿基回道:“末将就是觉得一味地去被动防御,对于我军而言太过不利了,所以就觉得……”

“?觉得?”

性情直爽的满桂皱眉道:“你一句你觉得不当紧,真要按着你所说的那样,本将就问你一句,出战大军的后勤供应如何保障?”

“别忘了,时下就辽东一地而言,内部职权混淆,从关内向辽地输送本就困难,出战大军规模小了,对建虏造不成任何影响,规模大了,向前线输送一斤口粮,期间需要消耗数斤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