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重新上路(1 / 2)

下午1点,李小强重新走进对局室。他面无表情,没有人看得出来他在想什么。

研究室内,张志东一直在密切注视着棋局的进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认真。这是当然的,看有时能产生代入感。其实看围棋比赛有的时候也能产生代入感。当他发现李小强的很多下法居然和自己想的一样。张大记者现在代入感十足。他比任何时候都希望李小强能够赢棋。

下午2点,通过察言观色和自己判断形势。张大记者开始沉默。

下午3点,现在棋局已经下了100多手,张志东再次判断形势。他开始坐立不安。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李小强下的棋。在100手左右很难判断形势,在这个时候,形势往往是一片混乱。棋盘上到处烽烟四起,根本顾不上去点什么目。

今天不同,刚过100手。棋盘上就形成了标准的“细棋格局”。所谓“细棋格局”,就是双方的疆域基本划分完成,没有什么大砍大杀。布局结束后,好像==就直接进入了大官子阶段。棋局进行到现在,对局双方好像大官子都收了不少。

这样的棋局,就很好判断形势。不仅好判断,对局时还要经常判断。这就是所谓的“要抠着目下棋”。

张大记者坐立不安,那当然是他认为李小强的形势要差一点。代入感十足的张大记者当然不愿意接受这一点,他宁愿希望自己的判断是错了。就像上一盘那样,自己判断李小强差4到5目左右,都差不多准备为他“默哀”了。连那样的棋都被李小强赢了回来。那么这盘。。。嗯,好像比上一盘好点。这盘棋李小强执黑,最起码盘面还是要好上2到3目的样子。

也就是说,按照张志东的判断,李小强要差2到3目左右。虽然也是落后。不过比上一盘要好多了。再说了,现在才100多手不是,还早得很呢!

“大,大锤,现在的形势。。嗯,小强应该还可以吧?”

“虽然是细棋,不过应该是白棋好下吧。黑棋好像有点难办。”

“咳咳,那和上一盘想比。。。”

张志东努力提醒刘大锤,上盘李小强差那么多你说“微细”。这盘明明是真的“微细”,到你嘴里怎么就变成了“难办”呢。

刘大锤显然知道张志东的意思。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也不愿意说中国棋手就怎么个“难办”法。

“呵呵,这种局面我也不太会。。如果钱大在就好了。反正我是不怎么会下黑棋的。不过现在毕竟还早,还早。说实话,我现在也很期待小强后面的表演。”

“这么说黑棋真的要差一点吗?奇怪啊,我怎么一直感觉小强下得不错,你说他是什么地方下坏了呢?”

“我也很奇怪,小强今天的棋怎么下得这么老实呢?这明显不是他的风格啊。难道是他有意的。。。等他下来后我要问问他。”

对局室内,李小强对自己的形势心知肚明。不过他现在无暇想其他太多的东西。他现在打起精神。和日本的“渗透流”展开了漫长而艰苦的官子争夺。

李小强知道,其实从选择“小林流”开始,自己就有点“变调”。之前的那些想法好像很有道理,好像很聪明。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等中午发现了对手的意图。李小强也找不到很好的破解方法,没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因为自己图快,想把时间留在后半盘的关键时刻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棋下“重”了。

围棋中的“轻”和“重”就和围棋中的“厚”和“薄”一样,非常难掌握。甚至要描述起来都非常困难。简单的说,“轻”的棋就是可弃可取的棋。那么“重”的棋。就是不能轻易放弃的棋。

这里面的分寸,是很难掌握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本来你有一串5个子,按道理你是可以弃的,对手如果来花一手棋吃你这5个子,被他吃掉也无所谓。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回来。

如果一不小心这一串变成6个子呢?就可能就“走重了”,多1个子多亏两目棋倒是无所谓。问题是你多花了一手棋,这一手棋的价值就不好衡量了。

“本来黑棋的那个子很轻的,现在被他自己走重了。现在反而是黑棋脱不开身。”

这样的话在棋评中很常见吧。

李小强的棋现在就下重了!

下重的棋不是说一定有死活问题。它相当于在棋盘上花了手数投资下去,你就必须保证这个投资效果。维持这个投资效率。自然而然,这样的棋就会成为你的包袱,让你在棋盘上放不开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