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寺中,有着一个老人,叫做六指老人……”
照真人的讲叙从天龙寺前身讲起,而后便是段家先祖,被段家后人称为‘段太宗’的段家第一人,段太宗得到寺中六指老人的遗册,却遇到了一个使竹剑的少年,见少年剑术不错,不由指点了两句。
“段太宗怎么也想不到,只是好心指点一个少年剑法,却惹出了一系列的误会……”
“那少年既然是当时‘天下第一剑’慕容金的公子慕容紫衣,说十年后再来拜会,慕容家族是武林望族,其势力十分雄厚,段太宗自知别说十年,就是五年之后也万万不是那少年的对手,也万万躲不开,因此唯有寄希望于那本残册上。老人留下的残册其实已经写得很清晰了,段太宗略微梳理再结合自家一阳指便理出这套能隔空发出剑气的绝世剑法,他命名为六脉神剑。”
“可这六脉神剑,虽然威力无穷,偏偏对内力要求非常高。”
“段太宗有过奇遇,一阳指练到极点也只能勉强用出一脉,其余五脉根本就使不动。”
“十年后。”
“慕容紫衣邀段太宗于华山西峰。”
“当时武林中凡是有一定声望的武林豪杰大都前往观看,此刻的慕容紫衣已经接过了他父亲江湖第一剑的称号,自是傲视天下,当着天下武林群雄放下狂言,十剑内若不胜,第一剑称号拱手相让,而那时天下确实难有能抗他十剑之辈,段太宗先以一阳指接招,可只接了慕容紫衣一剑,便感觉无法为继,遂连使出六脉神剑。”
“这六脉神剑,乍一使出看似和一阳指式路相仿,威力却是百倍,当时天下根本无人知道段太宗有这么一套神功,慕容紫衣也是如此,而且以他的身手,即便明知六脉神剑,要抗住也不容易,何况根本就不知晓,太宗一使此剑,登时慕容紫衣便败下阵来。”
“慕容紫衣连败三次!心服口服,再也不言败段太宗之事。”
……
“自此六脉神剑名传天下,段家在武林中的威望自不必说。”
“六脉神剑,只一脉便能获胜,段家之人,一阳指内功不够,所以要么学少泽剑,要么商阳剑,要么关冲剑……天下虽有和段家发生摩擦者,但段家人只要一使六脉神剑,往往便能轻易获胜,因此,外人虽然知道有六脉,一脉使出都天下第一,六脉齐出,鬼神难挡,却不知段家根本就无一人能完整使出六脉。”
“天下第一神剑名头冠注段家身上,可段家自己,却是羞愧汗颜,一套神功,自始至终无法使全……”
……
许久后声音息下。
静!七个少年听了照真人的讲叙,良久沉默无语。
天龙寺。
所有来天龙寺的寺生,真实目的大都只有一个,做官,做大官,光宗耀祖,可现在,才知道天龙寺培养他们根本就不是为了治理天下,只是为了能给天龙寺,给段家创出一套能匹配六脉神剑的绝世内功。
可这条路?
天龙寺成立至今,历经了多少代?这么长的年代,多少英杰埋进这天龙寺的武道之路中,按理说,应该早就功成了,可是……一年又一年,至今都没有什么长进。
他们即便是加入。
又能有什么用?虽然照真人没说,可众人都能想到看,这注定是一条不归路,一条无比艰辛的路。
可有选择么?
接受了天龙寺这么多好处,能退出么?
“孟圣人曾说过,要创功,先学文。”段无丙看着照真人,轻声道,“可是我们学了这么多文,还不知道如何创造一门内功,创造属于自己的功法。”
“对呀,如何创功?”秦虎等人也看着本释大师和照真人。
本释大师微微一笑:“这个等下再说,我天龙寺虽然所求的是武功绝技,可也不是不近人情的,并不一定要求你们必须为这献力。”
众人眼睛微微一亮。
“现在除了走武路外,你们也可以直接选择从政,不理这创造武功之事。”
“从政?”
“嗯,先前让你们选画。”本释大师眼神瞥着七人,“便是看你们的性格内心,你们七人中有五个选择了‘为民请雨’之图,显然都喜欢从政,现在我再问你们一遍,今后你们是专心从政,还是为我天龙寺武道尽一份力?你们最好仔细考虑后再回答,因为一旦选好路,我们便会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以后也不能随意改了。”
“走政,还是走武道?”
秦龙、秦虎等也知道必须先选择后,才能知道创造武功的知识。
一个个都陷入了沉思,没多久。
“我选择从政!”低沉声音响起。众人都有些惊讶的看过去,“奋发,你……”
“我选择从政!”郭奋发又说道,双眼定定看着本释大师,眼神中的坚定越来越多。
本释大师沉默半响。
“奋发,从政是为民,可武路也同样于国有利!”本释大师轻说道。
郭奋发一摇头:“我意已定,就从政!”
见郭奋发意志坚定。
“那好!”本释大师点头。
“老师,我便选择武道吧!”段无丙微微一笑说道,双手微微一摊,“我这人性子惫懒,若是让我做官,光一个上早朝就受不了,还是走武道潇洒自在,想玩就玩,想走就走,能静下心来真正想事情,这生活正是我所乐意的呀!”虽如此说,段无丙眼里却闪过一丝无奈。
“很好!”本释大师含笑说道,“武道之路本就要灵感,我天龙寺不会对你有多约束。”
“那我从武!”秦龙耸着肩说道。
“鹏阳选了武,我便武吧!”秦启说道。
“我陪奋发一起从政!”秦树淡淡道,这次本释大师倒是没劝。
这下便只剩秦朝和秦虎没选择了,众人都看向秦虎,秦虎咧嘴一笑:“我这人随便,从政好玩,武道也潇洒,反正我跟着海峰走,他怎么选,我就怎么选!”
随后一个个又看向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