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耶律洪光并骑而行的,却是一个汉人,此人姓刘,名更兆,受命与耶律洪光取得了联系,并带去了令契丹人寝食难安的军情:李中易改了原定计划,中途转道去偷袭驻扎在洺州以北的另一支部队。
耶律洪光是典型的契丹皇族出身,此次跟随耶律休哥一起南下的皮室军,大多是他的部下。
只是,由于耶律休哥中途夺了耶律洪光的兵权,带走了一万五千名精锐的皮室军主力,换给耶律洪光的仅仅是一万多战力一般的宫分军。
这么一进一出,导致耶律洪光实力大损,难免对耶律休哥有大的怨气。
不过,耶律休哥有大恩于耶律洪光,再加上事先许诺的不少好处,耶律洪光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原本,有内奸的帮忙,耶律洪光原本以为可以打李中易一个措手不及,替大契丹国立下不世奇功。
谁曾想,李中易竟然半道改了主意,转而去伏击另一支增援部队。
这么大的雨天之下,耶律洪光非常清楚,宫分军们即使隐藏了起来,却肯定会由于散漫的军纪,导致警惕性严重下降。
在大草原之上,只要是下雨天,按照老规矩,都是无法打仗的。
契丹人,是马背上的民族,弓马娴熟是他们最基本的谋生和作战技能。这么大的雨,契丹勇士们哪怕再勇猛,也架不住弓弦失效。
无法挽弓射箭,导致契丹勇士的战斗力,何止减半?
可是,狡猾的南蛮子,偏偏在这个时候,敢于冒雨搞出反偷袭的戏码,这实在是令耶律洪光大为震惊和恼火。
虽然,刘更兆急吼吼的跑来通报了紧急军情,耶律洪光基于根深蒂固的对南蛮子的不信任,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
经过仔细的盘问过后,身为大契丹国宿将的耶律洪光,作出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安排。
为了避免被南蛮子所陷害,这里特指一脸媚态的刘更兆,以及躲在刘内奸身后的那个人,耶律洪光决定,将他率领的契丹精锐骑兵,一分为二,朝李中易转过去的方向,悄悄的包抄过去。
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耶律洪光大胆的作出决策,打算反伏击李中易的主力兵马,那么,他自然也留有足以应付危机的后手。
说白了,契丹立国之后,国力之所以日盛,打下了偌大疆域的庞大帝国,除了契丹国的太祖和太宗之外,耶律休哥等精英级军事贵族,也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和那些逐渐堕落腐化的皇族不同,耶律洪光能有今日之地位,纯粹是靠无可辩驳的显赫军功,而不是所谓的皇族身份或是裙带关系。
两千余皮室军,就跟在耶律洪光的身后,除此之外,另有三千宫分军随行。
耶律洪光考虑得十分周全,大暴雨天气,高贵的契丹勇士们无法挽弓搭箭,难道南蛮子们就可以了么?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半道上中了南蛮子的诡计,仓促之间哪怕是打不过,也完全可以纵马从容撤走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