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活该倒霉(1 / 2)

逍遥侯 大司空 1148 字 4个月前

李中易回到中军帐后,腰间佩刀的竹娘,领着李翠萱和芍药,快步迎上前来。

“爷,仗还没打完吧?”竹娘翻着小白眼,没好气的数落李中易。

竹娘一直追随在李中易的身边,对于他总喜欢在关键时刻,把全军的指挥权交给部下重将的固有风格,可谓是知之甚详。

“娘子,稳赢的仗,如果廖山河打输了,那他就只配去养马喽。”李中易摊开双臂,由着三个女人替他宽衣解带。

自从河池建军以来,李家军碰见过很多的困难,却从来没有中过敌军的埋伏。而且,自从参议司成立之后,行军打仗全都变成了计划性极高的作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总参议司的职责之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谋定而后动。

具体而言,也就是每一次行军或是作战,总参议司都必须在调动的军令之中,留下至少三种以上的遇险备选计划,并下发到都头一级。

一个都的兵力,大致相当于现代的一个连,也就是连军官带士兵,共有一百余人。

说句大实话,由于讲武堂的存在,现如今,李家军的队正以上的基层军官,无一例外,全都是科班出身了。

所谓科班出身,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临战时稳重有余,灵活不足。

但是,只要基层军官严格按照条令的要求,执行作战任务,也许无法及时的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战机,至少不会中埋伏。

所谓的战机,其实大多和高风险的作战密不可分。弱势的一方,尤其需要捕捉战机,大赌一把的动机,相对而言更强烈一些。

李中易的建军思想,一向是论胜之前,先要看清楚败因。所谓的战机,宁可下次再抓,也绝不能因为贪功冒进而误了大事。

事实上,李中易的这种军事思想,深受历史上的唐军或宋军诸多败仗的影响。唐军或宋军,在深入大草原之后,往往会因为主将贪功,而被马背上的敌人断掉后路和粮道,而导致败亡。

所以,先稳立于不败之境,以厚重之势压迫过去,迫使敌人犯错误,这才是李中易到目前为止,保持百战百胜之记录的根本。

当然了,除了军事因素之外,李家军格外优厚的抚恤金,让李中易根本打不起一场大败仗,也是很重要的经济考量。

打了大败仗,除了声威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之外,经济上要破产,也让李中易根本输不起。

只算军事和政治帐,不算经济帐,明君所不为也!

如今盛行的孔孟之道,羞于言利,而惯于坐而空谈所谓的学问,李中易向来是不以为然的。

历史发展的现实证明,儒学以及孔孟之道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并不是救国图存之根本。

发展工业,尤其是和国防息息相关的工业,然后狠狠的对外殖民,才是转嫁国内矛盾的良方。

土地资源,永远是有限,历朝历代在开国之时,会出台很多与民休息的善政。到了王朝中期之后,因为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便会出现穷者益穷,富者恒富的死循环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