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3皇帝的视角(1 / 2)

“父皇啊!您一定要帮帮儿臣我啊!”赵吉在赵凯的办公室内,哭得那叫一个凄凄惨惨戚戚。

最近这位太子殿下在朝堂上基本已经没有了支持者,一个失去了朝堂重臣支持的太子,位置绝对是相当危险的。

赵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看事情的角度和太子看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作为一个皇帝,他是不希望自己敲定的储君太过嚣张跳脱的。因为如果太子太过强势,挑战的就是他这个皇帝的皇权。

要是太子早年间拉帮结派,收买人心,染指军队……赵凯一定会把赵吉这个太子废掉,然后换一个更加听话的存在。

可如果一个太子在争储夺嫡的过程中表现的太过拉胯,那作为一个皇帝来说,就要开始担心自己选定的继承人究竟是不是能力有问题了。

弱势的储君是不让人放心的,皇帝会担心这个储君在未来登基后成为重臣的傀儡,丢失皇权的权柄,失去对朝堂的控制。

所以选择太子一直都是一个皇帝最为纠结的事情:反过来说,当好一个太子同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除了不能表现的太过强势,又不能显得自己过于无能这两个平衡之外,作为一个太子还要投其所好,争取被皇帝父亲喜爱,打好感情牌稳固自己的位置。

幸运的是,赵凯的大儿子赵吉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他被立为太子储君之后一直表现优异,深得赵凯喜爱。

赵吉先是在赵凯的容忍范围之内,拿到了不算特别敏感的刑部的支持,随后就稳定了下来,展现出了自己没有任何野心的坦荡。

这种政治觉悟让赵凯非常的舒服,所以赵凯这个皇帝本人是对赵吉这个太子非常满意的。

另一方面,在许多政治决策方面,赵吉都与赵凯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这种高明的拍马屁的方式,也让赵凯很是喜爱自己的这个儿子。

工作上情感上赵吉都算是很有天赋的舔舒服了赵凯,所以理论上赵吉的太子之位应该是稳如泰山才对。

可是,实际的情况是另一个皇子赵宇,现如今俨然成了大华帝国的二皇帝,一下子把持了许多部门,获得了不少地方官员的拥戴。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赵凯发现自己这个当爹的,竟然已经不太好压制自己的那个儿子赵宇了。

再过了几个月的时间,赵凯惊讶的发现自己别说压制赵宇了,他就连自己屁股下面的皇位,似乎也不那么稳当了。

于是乎,他更加坚定的支持自己的好儿子赵吉了——没办法,如果不联合能联合到的所有人,他都已经没有把握抗衡那个在朝堂上已经成了气候的儿子赵宇了。

大华帝国朝堂上关于如何对待与大唐帝国之间的关系的争论尘埃落定,在这场争论之中,赵凯和赵吉全面失败,差点儿就把内裤都输掉了。

高举与大唐帝国全面交好这面大旗的赵宇,给老百姓们带来了收益,给国家带来了税收,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声望。

但是在这个看上去所有人都收获了利益的过程中,大华帝国究竟失去了什么,并没有人关心。

赵凯看着泣不成声的儿子,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实际上他的状况要比赵吉好的多,只是赵吉这个儿子的处境,让他有些不甘心罢了。

对,没错,更多的不是心疼,而是不甘心。他只是不甘心,自己在立储这种事情上,竟然都不能为所欲为……

已经当了几十年皇帝的赵凯,是多少清楚一些朝堂上的大臣们的立场和想法的。比如说宰相楚牧州,忠诚度方面其实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赵凯可以非常肯定,楚牧州大概率不会背叛他这个皇帝,兵部尚书沈川同样也是类似的状态。

但是他们在储君的偏向上,其实都开始偏向赵宇——除非他这个皇帝陛下亲自下场力挺赵吉,否则很难让他们这类“皇帝派”改变自己的立场。

可如果他这个皇帝亲自下场了,那事情就等于说是彻底爆发了:各地欣欣向荣的经济有可能受到影响,与大唐帝国的外交关系也会出现动荡。

这等于说是传递了一个信号:皇帝和太子准备反攻倒算,推翻之前定下的“守东图西”的长远国策。恐怕涉及到一系列连锁问题,连他赵凯也保证不了能够消弭变化带来的影响。

稍微想一想这就不是一个小麻烦了:仅仅看大华帝国近两年出现的一种企业集资手段,一种叫做股票的新玩意儿,如果局势动荡,他赵凯的这个皇帝就要损失不少。

许多权贵都把钱财投入到了这个叫做股票的新兴事物里,听说因为与大唐帝国交好,国际关系稳定,市场前景普遍被人看好,所以大家都在股票里面赚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