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起源很早,冒顿单于时就有了,被匈奴打败,远窜塞外。
东汉时期,匈奴溃灭后,鲜卑蚕食匈奴地盘,吸收当地各个部族(包括匈奴),慢慢形成了融合民族。
史载匈奴遗种十余万落,应该大部分都被鲜卑吞并了,或者被击杀了。
落是草原计量单位,最开始是一个帐篷。到了曹魏、西晋时期,乌桓、鲜卑出现几个帐篷在一起放牧(一般是4个帐篷),这几个帐篷统称为一落,但并非普遍现象。
落的人数很不好统计。
如果是单个帐篷,少则一人,多则一大家子4-7人。
如果是多个帐篷,那更不好统计。
下面进入正题。
鲜卑一开始的战斗力是比较差的,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鲜卑、匈奴万余骑寇辽东,太守祭肜“自被甲陷阵,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
战斗过程就这么简单一句话。
从中可以判断出,鲜卑、匈奴骑兵10000+入侵辽东,东汉军队集结交战,鲜卑、匈奴的轻骑兵直接被重甲骑兵冲垮了。
这个时候的鲜卑,大概率还是传统草原骑射战术,本身装备也差,被一冲就垮。
此战过后,鲜卑明白了自己的斤两,于是前来投靠。
但投靠的时间不长。
(一)汉和帝时期(88-106)——东汉开国六七十年,距离董卓入京(189)天下大乱还有大约一百年时间——鲜卑第一次叛乱。
(1)和帝永元九年(97),辽东鲜卑攻肥如县,太守祭参坐沮败,下狱死——规模不详,战斗过程不详。
(2)永元十三年(101),辽东鲜卑寇右北平,因入渔阳,渔阳太守击破之——规模不详,战斗过程不详。
汉和帝在位剩余时间无战斗记录。
总结一下:这两次基本就是寇边劫掠,规模应该不大,最多几千骑兵。
(二)汉殇帝、汉安帝时期(106-125)
(1)延平元年(106),鲜卑复寇渔阳,太守张显率数百人出塞追之,后来遇到鲜卑人埋伏,几百人溃散,张显、严授等人断后力战,俱死。
“因复进兵,遇虏伏发,士卒悉走,唯授力战,身被十创,手杀数人而死。显中流矢,主簿卫福、功曹徐咸皆自投赴显,俱殁于阵。”
永初年间(107-113),“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绶,赤车参驾,令止乌桓校尉所居甯城下,通胡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鲜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质。是后或降或畔,与匈奴、乌桓更相攻击。”
鲜卑投靠了过来,帮东汉打匈奴、乌桓。
这应该是东汉使用了外交手段。
匈奴、乌桓一样入塞劫掠,东汉也很烦他们,于是拉拢鲜卑。
鲜卑大概也想进一步吞并匈奴、乌桓的部落,并收取互市好处,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另外,此时鲜卑并未统一,来投的部落也不能代表鲜卑这个大群体。
(2)元初二年(114),辽东鲜卑围无虑县,州郡合兵,固保清野,鲜卑无所得。复攻扶黎营,杀长吏。
(3)元初四年(116),辽西鲜卑连休等遂烧塞门,寇百姓。乌桓大人於秩居等与连休有宿怨,共郡兵奔击,大破之,斩首千三百级。
(4)元初五年(117)秋,代郡鲜卑万余骑遂穿塞入寇,分攻城邑,烧官寺,杀长吏。
(5)这一年冬天,鲜卑入上谷,攻居庸关,复发缘边诸郡、黎阳营兵、积射士步骑二万人,屯列冲要。
(6)鲜卑入马城塞,杀长吏。度辽将军邓遵发积射士三千人,及中郎将马续率南单于,与辽西、右北平兵马会,出塞追击鲜卑,大破之。
(7)建光元年(121),其至鞬复畔,寇居庸,云中太守成严击之,兵败,功曹杨穆以身捍严,与俱战殁。
鲜卑于是围乌桓校尉徐常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与幽州刺史庞参发广阳、渔阳、涿郡甲卒,分为两道救之;常夜得潜出,与夔等并力并进,攻贼围,解之。
到了这会,史书对鲜卑有一个评价:“鲜卑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控弦数万骑。”
(8)延光元年(122),复寇雁门、定襄,遂攻太原,掠杀百姓。
(9)二年冬(123),其至鞬自将万余骑入东领候,分为数道,攻南匈奴于曼柏,薁鞬日逐王战死,杀千余人。
(10)三年秋(124),复寇高柳,击破南匈奴,杀渐将王。
汉安帝这不到二十年过去了。
总结一下,比起汉和帝十八年,战斗频次大大增加,规模也逐渐变大了。
如果说之前还是几百、几千规模,现在已经是几千、万余规模。
东汉边塞郡县的兵力构成是:郡兵+胡骑。
郡兵里面胡人、汉人都有,步骑皆有。
胡骑主要是匈奴,乌桓,可能也有部分投靠过来的鲜卑。
元初五年(117)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东汉朝廷调用内地兵马,不然守不住,如积射士、黎阳营。
积射士是弓弩兵,主要用来防守,也可以跟随车队出战。
黎阳营是东汉正规骑兵。
但这两者都有很大缺陷,积射士主要参加防守战斗,黎阳营规模太小,对外作战主力还是靠的胡人雇佣兵以及边塞郡兵里的骑兵部队——后者和黎阳营一样,规模也不大。
116年,乌桓大人於秩居和鲜卑大人连休有仇,与郡兵一起奔击,斩首1300。
117年算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斗了,因为鲜卑人自秋入冬,连续进攻,连破城邑,连杀长吏,于是邓遵率积射士3000弓弩兵、匈奴骑兵(人数不详)、两个郡的郡兵(人数不详),出塞追击,大破之。
战斗过程其实可以推导。
鲜卑人大掠而回,跑路了,邓遵尾随撤退的鲜卑人追击,战果是“大破之”,“获其生口及牛、羊、财物甚众”。
121年开始,东汉就比较被动了。
鲜卑四分五裂,不断有人投靠汉朝,又不断有人反叛,同一时间内反汉的鲜卑人稳定在“控弦数万骑”。
从121年-124年,辽东、辽西的胡人雇佣兵损失惨重,死了两个王。
鲜卑人战斗力提升了,也打出了自信心“鲜卑既累杀郡守,胆意转盛”。
东汉边塞四处是漏洞,还被鲜卑打到太原,“掠杀百姓”。
(三)汉顺帝(125-144)时期
(1)永建元年(126)秋,鲜卑其至鞬寇代郡,太守李超战死。
(2)永建二年(127)春天,前一年秋天入寇的鲜卑人饱掠而回,中郎将张国派兵尾随追击。
“遣从事将南单于兵步骑万余人出塞,击破之,获其辎重二千余种。”
(3)还是这一年,辽东鲜卑六千余骑亦寇辽东玄菟,乌桓校尉耿晔发缘边诸郡兵及乌桓率众王出塞击之,斩首数百级,大获其生口、牛、马、什物,鲜卑乃率种众三万人诣辽东乞降。
(4)三年、四年(128-129),鲜卑频寇渔阳、朔方。
(5)六年秋(131),耿晔遣司马将胡兵数千人,出塞击破之。
(6)同年,渔阳太守又遣乌桓兵击之,斩首八百级,获牛、马、生口。
乌桓豪人扶漱官勇健,每与鲜卑战,辄陷敌,诏赐号“率众君”。
(7)阳嘉元年(132)冬,耿晔遣乌桓亲汉都尉戎朱廆率众王侯咄归等,出塞抄击鲜卑,大斩获而还.
(8)二年春(133),匈奴中郎将赵稠遣从事将南匈奴骨都侯夫沈等,出塞击鲜卑,破之,斩获甚众。
(9)秋天,鲜卑穿塞入马城,代郡太守击之,不能克。
134年及之后十年无战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