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登极大典(一)(2 / 2)

接着,他侧过头,瞥了一眼侍立在旁边的太监韩顺喜,问道:“这是第三次了吧?”

然而,在如今的帝君眼中,它或许跟一只普通的萤火虫也没什么差别。

紧接着,那葫芦状的瓶子稳稳地落入王坚手中。

他要以九只凶神为祭品,昭告天下万民,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赵长缨却对这股浓烈的死气视若无睹。

韩顺喜听出顾旭是在明知故问,但他还是恭敬地点了点头,答道:“是的,陛下。”

…………

但顾旭曾专门嘱咐过,要让众强者给鬼怪留下“全尸”,以便在登极大典上作为献祭之用。

顾旭沉吟片刻,淡淡道:“就这个吧!”

“臣等昧死上表,愿陛下勉徇舆情,进登大宝,统御天下,纳缙绅慺慺之情,允副亿兆欣欣之望,率土更生,含灵幸甚。

“……”

他走上前,向顾旭躬身呈上奏表。

“老臣冒昧,谨奏上疏,请以‘元始’纪元,垂示万代。”

大荒的年号常常取自占卜卦辞。

蜚的独眼失去了光彩,庞大的身躯开始缓缓倒下,最终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王坚从袖中缓缓抽出一张符篆。

在过去的数百年间,大齐的各个行省都盘踞着不止一只凶神级的鬼怪。

尽管真君级别的强者有能力毫不费力地将它们铲除。

很多青州府的百姓都感受到了这阵突如其来的震动。

听到顾旭的夸奖,刘渠心头突然感到一丝慌乱。

帝君登基在即。

顾旭端坐于桌案背后,目光扫过面前数以百计的前来上表的臣子。

那些黑色的死气,在触及他道则领域的瞬间,便如同冰雪遇到烈日般迅速融化,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深吸一口气,紧握长矛,展开道则领域,朝着蜚的巢穴径直飞去。

过去在大齐时期,内阁官员们表面上手握重权,奏章无不经其手,然而实际上,他们却时常受到修行者的掣肘,难以完全自主行事。

“今陛下拨乱反正,廓清寰宇,四海之内,咸仰陛下之圣德;九州之间,共颂陛下之仁风……

为首那人,是大齐时期的内阁次辅刘渠。

这是顾旭亲自交给他的。

首先,便是挑选一个响亮的年号。

顾旭沉默片刻,然后看向前方的刘渠,轻笑道:“文笔不错啊!”

“且夫神器不可久虚,万机不可久旷。陛下圣德巍巍,当忧世外己,上顺天心,祗膺允执,俯从人愿,屈就乐推……

“无数鬼怪,从邙山鬼王、空玄散人这样的凶神,到魑魅、魍魉这样的小鬼,天行帝都从来没有管过。

刘渠俯首,恭敬提议:“陛下,‘天命’二字甚妙,其取自无妄卦‘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寓意陛下坚守正道,自得天命庇佑,亨通无阻。”

像之前的内阁首辅谭鹤鸣,就以一手辞藻华丽的文章而出名。

闻听此言,堂上众人纷纷拜倒在地,个个喜极而泣,山呼万岁。

但顾旭却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对上述提议都不是很满意。

更为可怕的是,蜚还会散播瘟疫,屠戮无辜百姓,使得生灵涂炭。而它所制造的死气,也会成为它力量的源泉,令其变得更加强大。

长矛的尖端很快穿透了蜚坚硬的皮肤。

接下来,新君登基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突然间,蜚张开巨口,一股浓烈的死气从中喷薄而出。

站在墙角的史官则在奋笔疾书:

【……百官皆伏地固请,帝君三让而后受。次辅渠等曰:“臣伏计之,帝君之仁德,实乃天下所望。愿帝君勿辞重任,以安社稷。”帝曰:“若百官黎庶以为莫宜吾,吾何敢再辞?”遂即皇帝位,百官欢庆,天下咸宁……】

比如那些辞藻过于华丽、通篇歌功颂德的奏折,最近全部被顾旭打回去重写,理由是:请你们说人话,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顾旭内心深处,其实对这套虚伪的繁文缛节并无多少喜爱。

赵长缨手持长矛,来到了大荒东部的太山之巅。

王坚微笑道:“陛下,臣更喜‘咸宁’二字,源于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征有德之君引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臣等诚惶诚恐,昧死以闻,顿首顿首,死罪死罪。”(1)

若是凡人稍有不慎沾染到一丝,恐怕便会瞬间毙命。

整篇奏表的核心意思是:陛下,您不要再谦让了,我们恳求您顺应天命,屈从世人的推举,承担起这份重任吧!

还有人为了哭出来,在袖子里藏了辣椒粉。

而且,赵嫣很快就会成为大夏的皇后,那么这个孩子,便是顾旭的嫡长子,未来极有可能成为顾旭的继承人。

紫宸宫,绛云殿。

它的存在,令周边水源干涸,草木凋零,成为一片死寂之地。

赵长缨紧握长矛,用力向下一压,矛身完全没入了蜚的头颅之中。

王坚凝视着瓶中挣扎的九婴蛇妖,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他回想起夏日的夜晚,那些顽皮的孩童在田野中捕捉萤火虫,将它们装进瓶中,就像一盏天然的明灯,点亮了漆黑的夜。

但这些鬼怪却仿佛成了大荒中无法根除的顽疾,一直存在着,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常态。

原因其实很简单。

“臣闻天命有归,神器非私,自古帝王,莫不因时顺人,以成大业……

他们感觉到房屋轻轻晃动,不少物品从桌面坠落于地,烛台上火焰左右摇曳,房梁上的灰尘被震落,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飘舞,

毕竟需要举行祭祀仪式,改元换纪,昭告天地。

如今顾旭一统天下,即将登临大宝,不仅沂水县成了“龙兴之地”,连这座普普通通的养济院也被认为“沾了龙气”,变得热闹了起来。

…………

注:

(1)参考唐·裴寂《劝进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