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利益交换(2 / 2)

“奥匈帝国的石油产量也是欧洲第一,这一点我们东非可以多进口一些。”恩斯特说道。

奥匈帝国现在还有前世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所以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产量在欧洲排在第一位。

而东非要推动内燃机产业和汽车产业发展,石油资源必不可少,所以只能走进口的路子。

至于东非本土的石油,恩斯特虽然知道大概区位,但是当前时代的技术和理论,未必能支撑内陆石油勘探,而且资源勘探也是一个相当费力的活。

地质人员经常要风餐露宿,入山探洞,在外面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所以非常耗时耗力,而且这个时代对元素和矿产的认知也很简陋,技术也落后,所以找矿是相当有难度的技术活。

而东非国内矿产勘探的好处就在于黑人几乎没有对这片土地怎么开发,很多矿产可能就在地面上,这要是放在欧亚大陆早就被前人消耗殆尽了。

而这几年东非交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采矿业的发展进步,地质勘查人员不仅可以深入更多的地区,机械设备也能借助铁路公路进入开发,最后再通过铁路被运送出来,然后东非自己利用或者出口,充分验证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真理。

铁路投资是这个时代的潮流,就像二十一世纪什么新能源,人工智能之类的,处在这个时代铁路就是这种新鲜事物,虽然欧洲铁路已经大量普及,可那只是针对欧洲五大流氓,英法德奥俄,其他国家就差很多意思。

东非把奥匈帝国拉进来,可以进一步消化奥匈帝国国内的钢铁产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这就已经是相当大的诚意了,毕竟北方铁路中西段放在奥匈帝国里就是妥妥的全国性工程,因为奥匈帝国和东非相比,面积就那么大。

而恩斯特有加了一个石油进口,那就让弗朗茨更满意了,虽然这个时代石油产量有限,可这也从侧面说明石油价格高,毕竟物以稀为贵,石油除了做燃料,用途还是很广泛的,要不然洛克菲勒也不会以石油发家致富。

东非从奥匈帝国进口石油,那对奥匈帝国来说就不是一笔小收入,虽然恩斯特没有说具体数目,但是肯定少不了。

恩斯特倒是无所谓,因为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的石油产业,很大一部分是黑兴根财团投资的,这样从自家企业进口石油,无非就是给奥匈帝国多交一笔税,在人家地盘上做生意,交税是无法避免的。

得到满意答复的弗朗茨,也询问道:“之前你说教育上的事,我就不过多询问,但是这一点还要看帝国境内各个学校的吗需求,毕竟他们也要按照自己能力来招生,而且每年在奥匈帝国留学的东非学生本来就不少,我们倒是可以在技术和文化方面探讨一下。”

东非是奥匈帝国国内第一大留学生群体,基本上每所大学都有东非学生存在,所以弗朗茨说的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过东非人也算半个德意志人,所以在德意志地区留学也不怎么突兀,这个时代大学水平和素质也高,不会出现什么歧视之类的问题。

到欧洲学习的国家不计其数,而很多精明的投机商人会承办一些野鸡学校来骗取学费,这个时代留学费用高昂。像东非这种直接和各国政府合作的留学方式,也就避免了许多问题,所以东非确实占了很多便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