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鲁道夫三世的密室(1 / 2)

异常生物见闻录 远瞳 1603 字 4个月前

当骑士们在公主的领导下发起英勇的冲锋,郝仁在西境要塞前卷起火焰与爆炸的风暴,王国的西侧大门在混沌的冲击下发出阵阵悲鸣时,这个古老王国的腹地却仍然平静,只是平静中酝酿着的,是令人压抑不安的氛围。

白城,塔罗斯一世于将近三个世纪前领导他的追随者在平原上建造了这座辉煌的城市。其时正是混沌之潮退却、动荡之年结束的时刻,安苏大陆与其它大陆一样百废待兴,曾经在大陆南部雄踞的“雄鹰帝国”因混沌冲击而宣告覆灭,雄鹰帝国与附近几个山地王国的遗民重组成了新的族群,塔罗斯一世便是这支族群的领袖。他建造这座城市的时候只是想要给自己的子民提供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避难之地,却没有想到混沌之潮结束之后大陆迅速迎来的丰饶时代让他成为了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

而昔日的庇护所在多次改造、扩建之后也变成了塔罗斯神圣的首都。

白城之名源于它的颜色:城市百分之八十的建筑物都是圣洁的白色,当混沌退去,阳光重新洒向大地的时候,白城便如同大地上的圣白宝石一般光辉灿烂。这独具特色的风格也让它成为了安苏大陆上最顶负盛名的壮丽城市,即便来自圣域的教团国使节也曾经感叹:“这个位于大陆角落的边陲小国竟也拥有一座明珠般的都城”,虽然这评价中带着圣域人浓浓的傲慢,可塔罗斯人仍然认为这足以证明他们的首都是多么值得自豪。

白城最早的基石是来自平原东部“塔西里谷地”的白色岩石,在历史记载中,塔西里谷地是混沌战争结束之后的一个月内凭空出现的,因此学者们认为那岩石是混沌力量重新被秩序力量洗牌之后的产物,在科洛世界,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正是混沌与秩序不断互相洗牌,这个世界才能不断循环着存续至今。而到了今日,塔西里谷地的岩场早已关闭,城市的建筑物主材也从石头变成了魔法和炼金材料,可是白城人仍然没有改变他们的城市颜色,他们从平原上采集白粘土来充当房屋涂料,继续维持着白城的骄傲。

或者更确切地讲,是城市中贵族阶级的骄傲——平民百姓其实并不在乎自己住的房子是什么颜色,然而贵族们希望“安苏南部的圣白宝石”的名号可以长存,所以他们才将“维持城市的圣洁颜色”写入法令,白粘土也成为这些骄傲贵族聚敛财富的手段之一。

“他们的骄傲应该扔到混沌前线上,我倒要看看那些酒囊饭袋的脸皮如果贴在城墙上能不能挡住怪物的爪子!”

一声断喝打破了王城内“金蔷薇宫”的平静,一个身材壮硕,留着一头火焰般红色短发,脸上留有刀疤,身穿王国军服的中年男人把手中的羊皮纸扔在地上,然后怒气冲冲地在房间中走来走去,这个看上去相当粗犷的男人有资格在这王城重地大声喧哗,因为他是这个国家最负盛名的战斗英雄,皇家骑士团的最高指挥者,雄鹰将军葛罗恩?摩多里克。

他在国王面前都是习惯于大呼小叫的,这个习惯从他和国王一起偷偷在王宫里爬树的时候就有了。

当然,那时候他和鲁道夫三世加起来也才十几岁。

房间中还有另外几个人,一个穿着淡紫色华袍、紫色头发略显斑白、面有威严的中年男人坐在房间中央的华丽靠背椅上,淡然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中年男人身边则站着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的少女,这少女留着一头亮丽的淡紫色长发,身上穿着月白色的公主长裙,气质看上去娴雅端庄,沉稳恬静,如果郝仁在这里,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这少女几乎与维罗妮卡的容貌一模一样。

而最后一人则站在远离所有人的地方,他穿着贵族们常穿的暗红色厚呢华服,两排铜质纽扣闪闪发亮,其身材消瘦,面容严肃,浅棕色的卷发贴着脸颊垂下来一些,让那张又瘦又长的脸显得更加不近人情。

“葛罗恩,安静点吧,我知道他们中至少有一半是饭桶,但贵族仍然是这个国家所必要的,”靠背椅上的中年男人在葛罗恩将军绕到第三圈的时候终于开口了,声音平和有力,“包括饭桶的那部分。”

“他们能干什么用。”葛罗恩不客气地回了一句,但还是安静下来:虽然他与国王在一起的时候是出了名的缺乏礼数,但作为王国的将军,他还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服从的。

“至少他们可以让你骂着解气,”靠背椅上的男人——鲁道夫三世开了句玩笑,“而且他们说得也有道理,王国在西境的失利让我们在安苏颜面扫地,甚至在整个科洛世界都颜面扫地,虽然颜面这种东西对混沌怪物而言毫无意义,但对政客而言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机会。如果我们守不住大陆南部的最后一块秩序之地,那么有的是国家愿意‘帮’我们来守,在辉光大陆,紫罗兰帝国的魔导飞空艇舰队可是已经开始集结了。”

“这帮家伙,”葛罗恩脸上的伤疤都因为愤怒而抖动起来,“辉光大陆靠近圣域,混沌之潮总是结束的最早,每次受损也是最轻,然后他们就总是把爪子伸到别人的家里!”

“黑暗越是浓重,越是接近衰退,混沌之潮的力量已经达到顶峰,也就意味着这次灾难就快结束了,丰饶之年马上就会到来,每个国家都必然要为将来做打算——死者的尸体被生者分而食之,生存下来的人有义务变得更加强大,以此来面对下一次战争,这是科洛自古以来的铁律,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