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菲利普没有过来,眼下他正在海外避风头。
一周前三流小报登出了他的花边新闻,他又出轨了不说,甚至还搞出来了其它事情来。对比,不列颠的民众自然是愤怒的,为此,伊丽莎白只能把他送到海外去避避风头——代表女王去慰问一下海军。
所以,这次,只有她自己带着孩子们一起过来。
对于大姨子的到来,李毅安当然也很重视,除了热情迎接之外,今天,这个火箭发射的日子,他也和伊丽莎白一起来到了万户角——正像承诺的那样,他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了发射场。
当然,他们肯定并不会和普通人挤在一起。
在距离发射场不远的观礼台,两位国王,与孩子们坐在一起,等待着火箭的升空。在等待时,李毅安偶尔会把目光落在伊丽莎白的身上,她……确实很能大方啊,那怕是菲利普曝光了,她仍然尽心尽力的保护菲利普。甚至在外人的面前,她也摆出一副相亲相爱的模样。
感受到身旁的目光,伊丽莎白只是扭头看看他,然后就把目光放在火箭上。
发射架上,一枚高达29米的火箭直指云霄,万户四型火箭,是南洋性能最优越也是最为稳定的火箭,从去年年初成功试射之后,至今已经发射了九次,仅仅只有一次失败的记录。
“……万户四型火箭的一、二子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惯性制导、三轴姿态稳定;三子级采用固体发动机、自旋稳定,无制导。”
手持麦克风的主持人背对着远处的发射架,向人们介绍着万户四型火箭的数据,而不远处的英国记者,则用一嘴的牛津腔,向英国人介绍着卫星。
“……卫星重量27.8公斤,由剑桥大学和南洋大学联合研制的卫星内搭戴有剑桥大学研制的探测器,用以测量地球上层大气中这种宇宙尘高速粒子的密度,剑桥大学设计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远处的亚洲电视台的现场主持,则介绍着南洋大学的研制的探测器。
“……束教授设计的宇宙射线探测器。宇宙射线是太空中的一种高能粒子流现象,其成分包括质子,电子或阿尔法粒子等等……”
“虽然它的重量仅仅只有27.8公斤,但其中有超过16公斤都是各种设备,利用率极高。除了宇宙射线探测器之外,它还搭载了内部和外部温度检测仪,以及用来监听微陨石可能撞击卫星表面声音的麦克风等等。宇航局希望尽可能简化卫星设计,最大限度提升其可靠性……”
其实这颗“联邦合作1号”人造卫星的设计之所以如此之快,说白了,就是使用了大量现有技术,无论放飞的高空气球,亦或探空火箭,总需要搭载各种探测设备,而现在,它们都被整合到到了这枚小小的卫星上。而能够在小卫星里安装这么多的设备,又离不开南洋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是它们的应用实现探测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小型化。
上午10时15分,发射窗口出现了,发射台附近响起了清场的警报声。
距离海滩不到3公里的地方,就是万户角航天发射场,在沙滩上就能看到两个发射塔架。来自各国的记者和数以万计的观众,无不是翘首以待,等待着火箭发射的最后时刻。
突然间,在人们的注视中,地面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伴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声,火箭的尾部开始喷出炽热的火焰。火焰如同一条巨龙,在火箭的尾部翻腾跳跃,吞噬着周围的一切。火焰的颜色随着燃料的消耗不断变化,从深红到橘黄,再到耀眼的白色,
随着火焰的喷射,火箭缓缓升起,它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是在努力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冲向那遥远的宇宙。
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它的身体逐渐消失在云层中,只留下一道长长的烟雾轨迹,如同一条连接天地的纽带。那一刻,海岸线仿佛都陷入了沉寂,只有火箭升空的轰鸣声在耳边回荡。
当火箭最终消失在视野中时,观看的人们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这不仅仅是一次火箭发射,更是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探索。
同样也标志,南洋真正进入了太空时代。
不,应该说整个英联邦进入了太空时代!
在人们的欢呼雀跃的掌声中,目睹这场发射的美国的记者就像吃了酸葡萄似的,他们酸溜溜的报道着这一新闻,甚至有一些美国记者直接破了大防,在那里在大声质问——“当英国和南洋进行全面合作向太空发射卫星的时候,美国在干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这又是一记响亮了的耳光,直抽得美国人有些发懵,不过还好,这是英国的卫星。
英国嘛!
美国的盟友。
可是与英国的成功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失败!
几个小时前,美国刚刚失败了!
一夜之间,美国成了乐子人!
而大英则在向全世界证明——论科学,还得是看我大英的。
而南洋,则完全隐藏在英国的光芒之后,这也正是南洋所需要的,出风头的事情,暂时还不用做,毕竟,南洋还需要美国提供几千万婴儿的奶粉钱。
毫无疑问,“联邦合作1号”的发射虽然是受到种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同样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颗小小的卫星竟然产生了大大的科学成果。
这颗卫星上搭载的宇宙射线探测器,在进入太空后,就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它发回的数据让科学家们发现,在地球周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高能粒子辐射区,这是由于地球磁场俘获大量太阳风粒子形成的。
后来,这一辐射带被称为“束传保辐射带”,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天文发现。
而在另一个世界,这一辐射带被称为“范·艾伦辐射带”,而历史在这里悄悄发生了变化,“束传保辐射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发现,对于后来的卫星发射和轨道规划等都有重要价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