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书读得不多,可是太祖实录却是看了许多遍,朱元璋的九字真言是一清二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正是守业的妙招吗!守好了家业,才能击败各路强敌,北赶大元,打下大明江山。
朱元璋是创业之中,带着守业的典型代表。
至于楚霸王,则是只懂往前冲,不知道回头看的莽夫,打来打去,稀里糊涂就把江山给丢了。果然光会创业,不懂守业,结果不言而喻。
“唐师傅,创业为主,守业为辅,这个道理朕懂了,可是守业为主,创业为辅,朕却想不明白,遍观历代,虽然不乏中兴之说,但是朕却觉得多有粉饰之嫌,自从秦汉以后,有盛世,却没有中兴,如此说来,想要在守业之中创业,是难上加难。”
唐毅欣然笑道:“陛下果然聪颖,能悟出这么多道理,真是难得,臣略有一些心得,陛下不妨参详一下,看看有没有道理。”
隆庆抚掌大笑,“唐师傅道理从来都在您的一边,朕洗耳恭听!”
“其实夏商周,三代之治,皆有中兴壮举,比如夏代有少康中兴,商代有武丁中兴,周代有成康之治,倒是自从秦汉之后,历朝历代,都难免盛极而衰,就算是有君王励精图治,不过是延续寿数,难以扭转乾坤,奥妙在何处呢?”
唐毅指了指脚下的土地,隆庆若有所思。
“唐师傅,你是说地盘?”
“陛下睿智,三代以来,我华夏先民,炎黄子孙,不断开拓进取,扫清四夷,从黄河一隅,扩展到万里疆土,三代国祚最久,天下安然,皆源于此。土地不断扩充,可以迂回的空间就大,百姓就不至于揭竿而起。可是自从秦汉之后,疆土的格局大体抵定,难以再有进取,故此治乱循环,纷争不断。”
在潜邸的时候,唐毅给隆庆讲解历史,顺带着就送给他很多考证过的图册,都出自阳明学会的鸿儒,由于制作精良,考据详细,隆庆印象深刻,他甚至留下来,用来教导太子。
唐毅对于隆庆的影响绝对是全方面的,不然他仅在潜邸一两年的时间,凭什么和高拱的十年苦功相提并论?
隆庆很快理解了唐毅的意思,自从秦国一统天下之后,中原王朝的格局就大体确定,东南到海,北到草原大漠,西到群山高原,至于西北,开通西域,最多加上辽东,河套,安南,基本的局面就是如此。
真正适于耕种的精华地区,在一两千年之前,就被开垦完毕。
当然了,历代还是有进一步精耕细作的。
比如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两宋时期,湖广成为天下粮仓,到了大明立国,岭南地区快速发展,越来越赶上了中原的程度……
只是这些开发相对来说,只是小打小闹,没法改变大局,最多只是让内部经济更加平衡,却没有什么开天辟地的壮举!
在职场上混过的人应该都有体会,一个欣欣向荣,不断扩展市场的后起之秀,和一个已经稳定成熟,占据庞大市场的老牌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完全不同。
蹿升期的公司舍得花钱,舍得下血本,不惜重金股本,奖励员工,招揽人才,不断开疆拓土,员工们或许起步低一些,但是升职快,加薪多,甚至能拿到股份,每天都有新的变化,都有新进展。
放在一个朝代,那就是在打天下,只要跟对了人,小兵也能做将军,放牛的能做国公,封妻荫子,官居极品,穿蟒袍,束玉带,一步登天。
可是当公司到了成熟稳定期,就会把目光由外转向内部,会通过加强管理,获得更多的利润,说白了,就是少花钱,多做事。员工们的待遇或许还不错,可是却很难有快速提升,最多稳定维持,内部的宫心计,互相斗争就会多了起来。
和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把江山都打下来了,再也不需要那么多骄兵悍将了,讲人情的会杯酒释兵权,可是不讲情谊的,比如朱元璋,就会举起屠刀,对准了功臣,杀一个血流成河,尸山血海。
他这么干,其实也是一种节约成本,至少不用负担俸禄了。
用经济学的观点,这就是增量经济和存量经济的差别。
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变法为什么失败了,原因都是一样,他们在一个相对总量不变的经济体里面,无论怎么做手术,怎么下刀子,都会伤到一些人的利益。
人类又有一个毛病,给了他多少好处,只会闷声发大财,可是一点受损,就会哇哇乱叫。
由于是一潭死水的状态,明明是砍向既得利益者的刀,最后都会转嫁到可怜的百姓头上,真正受害的还是最弱者。
如果不改能行吗?
当然也不行,因为没有外来的活水,利益只有那么一点,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大家伙肯定拼命争抢,疯狂争夺,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自从成化之后,尤其是到了嘉靖朝,君臣争斗,臣子之间恶斗,互相倾轧,你争我夺,互相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官场上就跟走马灯一样,再也不会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