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真的猛士(2 / 2)

不是,他争权夺利,他努力往上爬,是因为他知道大明已经千疮百孔,到了亡国边缘,他又坚信能挽救危亡,力挽天倾,除了他张居正之外,没有第二个人。

可是官场之上,从来只以胜败论英雄,他已经败给了唐毅,连证明的机会都没有,耻辱的烙印永远贴在他的身上,多少次午夜梦回,张居正都被惊醒,一次次汗透衣衫。

如今他最大的对手,说出了此话,不管真假,张居正都聊以慰藉。

他抓起酒杯,连干了两杯。

“首辅大人心胸开阔,张居正不自量力,萤火之光,难与皓月争辉,我败得心服口服,一点都不冤屈!”

唐毅同样干了一杯酒,脸色泛红。

“太岳兄,你没有败,如果我们要是败了,大明就完了!”

“我们?”

“没错,隆庆新政不是唐某一人的,是我们大家的!”

张居正的手一抖,他想说什么,一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话,只能默不作声。

“大明朝立国近二百年,弊政丛生,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时候,天下百姓,失去土地者,多大六七成,而士绅官吏、皇亲贵胄,依旧盘剥无度,敲骨吸髓。外无御敌良将,内无治国英才。要是我们不能扭转乾坤,变法成功,几十年后,这花花世界,不知道会落在谁的手里,改朝换代,黎民涂炭,就在眼前啊!”

唐毅慷慨陈词,这话正是心中所想,张居正也是一阵惊讶,唐毅看的和自己何其相似啊!

“首辅大人,张某早年立志报国,苦读诗书,求取功名。可是入朝为官以来,所见所闻,朝臣昏聩,党争不断,天子修玄,避居西苑。天下大乱在即,还不自知,真是让人心痛啊!”

“没错,太岳兄,就请你给大明当一回医生,看看病在何处?”唐毅虚心问道。

张居正沉默一下,点头道:“下官就献丑了。大明积弊无数,归根到底,首在财赋,百姓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国朝又何尝不是如此。拿丁口田赋来说,洪武二十六年,大明在册人口,六千万有余,至嘉靖四十年,在册人口,竟然只有五百九百万,立国二百年,公认生息繁衍,百姓增加数倍,以致天下几无空闲之田,可为何丁口会变少呢?简直有违常识。下官仔细查阅黄册,对比研究,我发现以绍兴为例,在册人口,竟然只有洪武年的四成五,若真是如此,绍兴府只怕早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了。奈何这些年绍兴文风鼎盛,每一科会试都有不小十人中进士,一府之力,比起好些省份都要辉煌,岂非是咄咄怪事!”

借着酒劲儿,张居正把一肚子的话都倒了出来。

越是东南繁荣的地方,在册人丁就越少,缺口就越大。

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经济繁荣,文教大兴,每年考上科举的人数众多,有了功名,投献成风,手上的土地就多了。

要耕种土地就要人手吧,很多自耕农就变成了佃农,他们从此之后,就在官府黄册上消失,只是给官绅地主缴纳田租,却不负担朝廷的钱粮徭役。

土地兼并,不只是使得土地大量集中,也使得劳动力严重流失,而朱元璋当初定下来的规矩,赋税总额是不变的。

被不少学者吹上天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创举,前人早就做过,只不过这是地地道道的恶法,不好意思拿出来吹嘘而已。只有一帮没文化的蛮夷,才洋洋得意,当成了了不得的仁政。

朱元璋生怕后世子孙横征暴敛,盘剥百姓,就规定了田赋的总额,以后历代都不许变化。

而实际结果却是土地大量兼并,官方户口流失,原本的赋税落到了一部分百姓头上,使得他们负担极为沉重,地方官吏能够完成七成的赋税征收,已经算是干吏,如果完成到了*成,不但不会得到奖励,还会被说成盘剥无度,残害百姓,遭到弹劾。

事实就是这么操蛋!

“要解决财政弊端,就必须清丈田亩,让税赋负担公平,小民百姓得以喘息,朝廷赋税丰盈,府库充实,才能整军经武,有所作为。”张居正灌了一杯酒,轻笑道:“世人都说我受了师相的天大恩惠,我从来不否认,可是私情能和公事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吗?能因为师相对我一人有恩,就置天下百姓于不顾吗?首辅大人,我举荐海瑞,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只有海瑞能一往无前,只有他能把东南的层层罗网掀开,或许会对师相不利,可是为了大明,为了天下,我张某愿意背负骂名。”

张居正说着,竟然站起身,一躬到地。

“唐相,张某不是不知道好歹的人,您执掌内阁,天下咸服,张某无意与首辅争锋,只求首辅大人不要掣肘,让张某放手去做,只要能让户部充盈,大明重新兴旺,张某何惜此身,百死无悔!”

张居正泪水涌动,压在心头的话,吐了出来,的确舒服了许多。他盯着唐毅,就看能不能说动他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