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个县有多大面积,能开垦出来的耕地有多少,已经开垦的有多少,基本上都能估算出来大概,差个几千亩,上万亩,或许没事,要是差得太多,不论是户部,还是负责监督的科道言官,都能看得出来,然后派员调查就是了。
简单明了,地方官员失去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不能说从此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至少不会出现耕地锐减,甚至不如国初一半的荒唐情况。
清丈田亩顺利推行,一体纳粮落实下去,高拱估计,隆庆三年的秋税,应该能达到八百万两
全年岁入会超过一千八百万两,相比隆庆二年,足足多了五百多万两。去年为了打仗,借了一千多万两的债,今年就能填补一少半,明年加把劲儿,把田赋总额提高到一千五百万两,加上关税,还有正在整顿的商税,以及盐税。隆庆四年要达到两千五百万两,到隆庆五年,偿还历年亏空,实现财政扭亏为盈。
高拱欣欣然,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只是显然,事情不会如同他盼望的那么容易,这不,礼部又出事情了……老尚书高仪匆匆赶到了内阁,正好几位阁老再商量如何落实新法呢,高仪直接撞了进来。
“元辅,您到底管是不管?”
没头没尾,唐毅愣了一下,笑道:“高部堂,该我管的自然要管,要是不该我管的,我也管不着啊!”
听出了唐毅有些不满,高仪连忙抱拳,歉意道:“都怪我急糊涂了,是这样的,一帮子宗人把礼部大堂都给砸了,老夫要是腿脚慢了,都出不来了。”
“大胆!”高拱一拍桌子,怒骂道:“堂堂朝廷六部衙门,颜面所系,敢在礼部闹事,就是藐视朝廷,不管是谁,严惩不贷!”
高胡子从来都是斗志昂扬,谁也不怕。
倒是陈以勤插嘴道:“还是听高部堂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仪叹口气,“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啊!”
说明朝的事情,就离不来老朱,当年朱元璋立国之后,把一大帮儿子都分封到了各处,他的本意是希望哪怕朝廷被推翻了,其他的宗室亲族还能勤王保驾,至不济,能保住老朱家的血脉。
故此藩王是有很大权力的,甚至能豢养兵丁,号令一方。
可是朱棣起兵靖难之后,以藩王夺取了大位。他对宗室藩王的限制就越来越多,连城池都不能出,变成了一头头的肥猪。
这么多头肥猪,也要有个圈,遇事要有人管理,最初是有个宗人府的,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统统都是正一品,由皇族亲王担任,比起内阁可要牛多了。
靖难之役后,变成勋戚摄事,亲王被踢到了一边,后来干脆塞到了礼部下面,归礼部尚书管。
手下按着一大堆老朱家的亲人,听起来很威风吧,可是有苦自知啊!
这些年宗室膨胀严重,朝廷国用不足,每一年都要拖欠宗室禄米,故此年年都有人跑到礼部闹事。
由于隆庆新政推行,高拱力主裁汰冗员,张居正提议节省开支,两个人的刀都砍到了宗室身上,要核实人数,重修玉牒,理清嫡庶。说白了,就是要减少宗室的数量。
张居正更是将禄米的五成折成宝钞,谁不知道宝钞不值钱,都是废纸一张,擦屁股都嫌硬。因此各地的宗室子弟相约,都跑到了京城,算起来有二三百号,一水的皇天贵胄。整天泡在礼部,大吃大喝。
高仪满肚子气,可是拿这些家伙也没有办法,只能忍耐着。
可是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朝廷要把给宗室的禄米,发给百官,这些人可不干了。
开什么玩笑,我们是金枝玉叶,身上流着和皇帝陛下一样的血,你们算什么东西,不过是老朱家的臣子,竟然敢抢我们的粮,活得不耐烦了!
不知道谁带头,把礼部给砸了。
这还不够,甚至扬言,要到内阁,来见各位阁老,问问他们,凭什么慢待宗亲。
高仪长吁短叹,“首辅大人,下官委实应付不了,还请您拿个主意吧。这帮大爷都把铺盖卷儿搬到了礼部,看起来要长期作战了。”
高仪絮絮叨叨说着,却没有留意,唐毅的眼睛深处,燃烧起了火焰,本来拿下了徐阶,对士绅下手之后,就要处置宗室,不然只动士绅,不动宗室,天下人怎么看他?
“你们自己来送死,就别怪本阁不客气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