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是和德国的元首特使到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同一时刻,一个德国的使节到达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随后他见到了斯大林,递交了一份德国元首的和平协议书。
这份协议书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德国在这一次东线战争中是被入侵的国家,德军的一切反击都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而苏联作为可耻的侵略者,自然在道义上受人唾弃。
而这个时候,战争打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两个国家其实都非常尴尬:苏联本来是想要入侵德国的,结果德军已经一口气打到了乌克兰境内;德国本来是想要让战争在1939年发动的,结果在1938年就开始了。
两个国家其实现在都非常难受,一个是不太想打,一个是想打却打输了。所以这份和平协议在这个时候被德国抛出来,其实是拥有着无比的诱惑力的。
斯大林想要结束这一次失败的入侵,巩固一下因为战败而出现的国内不满情绪。他在总结自己这一次战败的原因,发现其实自己身边少了那么一个可以打赢战争的将军。
赫鲁晓夫之类的虽然忠心耿耿没有什么思想问题,不过缺陷也非常明显。包括伏罗希洛夫元帅等人在内,这些人虽然坚定的支持着他斯大林,不过却都属于能力不足的人,搞政治或者选择站队可能赫鲁晓夫还有伏罗希洛夫都是高手,不过抡起指挥作战来,他们明显没有铁木辛哥靠谱。
另外一个让斯大林想要结束战争的原因是他的主力部队差不多打光了。从大清洗以来他精心选拔的基层指挥官们,在这一场战争中损失了七七八八,200万听命于他的精锐苏联红军被德军歼灭的歼灭,俘虏的俘虏。现在他手里听话的部队差不多只剩下了莫斯科附近的这些,显然这对于斯大林来说,情况并不乐观。
哈萨克斯坦那边已经出问题了,这个国家原本正在和苏联探讨加入的事宜,结果因为乌克兰外围的战败,这个地区加入苏联的谈判被暂停了下来,他们在等苏德战争有一个结果,一个明确的结果。同样等着战争结果的还有立陶碗,他们也拖着宣布加入苏联的消息,等着苏德战争分出胜负——要不是有铁木辛哥在一旁看着,估计这个小地方也要闹起来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物资援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及时。主要的原因是英国本土的陷落,使得大部分美国开往苏联的运输舰都只能从西海岸开往海参崴等地,然后再通过陆路运到苏联的西部地区——横跨大半个北半球,到达前线之后分配给苏联红军。
这就导致了一个让人心碎的现象,西伯利亚靠近美国的部分物资堆积如山,而能够及时运往乌克兰前线的物资却少的可怜。这么一来斯大林用来当做救命稻草的美国物资,其实并没有他预计的那样有效。
当然德国现在也确实不愿意在东线和苏联决一死战,一方面是因为两线开战已经让德国的储备物资出现了枯竭的趋势,另一方面德*队现在也确实没有冲进苏联腹地,彻底击垮苏联的实力。
进入乌克兰境内的德军只有机动能力较好的40万部队,分别为左翼的古德里安g集团军,以及凯特尔的e集团军,结果原本庞大无比的数十万大军进入到广袤无垠的乌克兰境内之后,竟然发现完全不够用。
大部分德军部队笨重的刚刚进入到波兰东部地区,好不容易把包围起来的上百万苏联红军变成了战俘和尸体。他们这个时候才惊讶的发现,边境另一边的波兰东部,并不比德国控制的波兰中部地区好多少。
怪不得那些游击队不愿意退往波兰东部,怪不得波兰中部的当地人宁愿被德军迫害压榨,也不愿意迁徙到苏联控制的波兰东部地区——这完全是因为苏联比德国人更狠,压榨的更加凶猛。
但是当德国将领们率领着他们庞大无比的军队进入到苏联境内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和天地比起来,数百万大军也仅仅只是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存在。
他们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到底还是低估了苏联的庞大,到底还是低估了敌人的实力。元首说的没有错,要打赢苏联这个国家,不进行战争动员是不行的,不进行全面的战争准备,并且建立起一支500万以上的东线大军,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