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东南亚,尤其是缅甸的丛林,依旧是非常落后,保持着原始丛林形态的一片处女地。而在1939年的4月初,这里和几十万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依旧是人迹罕至的大森林。
然而这些天的丛林里,却显得和以往不太一样,热闹非凡。昨天这里刚刚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湿滑的地面上到处都是腐败的叶子还有潮湿的烂树根,总之猴子站上去可能都要崴了脚,更别说人了。
一名面色枯黄,骨瘦如柴的黄种人拨开了面前遮挡自己视野的宽大树叶,用一双无神的眼睛望向那边的山脊上,郁郁葱葱的树林。这里没有其他的东西,只有无边无际的树木,任何一个人都会被眼前不断重复的一样的景色所折磨,最终崩溃在一个荒无人烟的角落里,痛苦的孤独死去。
从装束上看,这是一名日本士兵。他的头上带着日军制式钢盔,上面红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已经磨损的非常旧了。钢盔里面衬着日军制式的两个耳帘,这两个类似屁帘的东西,就是日本陆军军帽上的“军帽垂布”,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日本特色了。
这个垂布是干什么的,众说纷纭,比较靠谱的说法是防止弹片伤到脖子、带着驱赶蚊虫……至于还有说是天皇保佑的,这就完全是无稽之谈了。虽然日本人笃信鬼神,也真干过相信自己刀枪不入的事情,可是在耳朵旁边贴对联辟邪这种事情,应该还是太过离谱了。
先不说这两个有日本特色的布片到底是做什么用的,眼前这个日本兵却除了头顶的钢盔之外,就再也没有了鲜明的日军特征。
他从头到脚几乎都是****着的,拎着一支日军制式三八步枪,枪上还插着一柄刺刀。系在腰间的武装带松松垮垮,除了几个弹药袋之外,上面什么都没有了。
用手拨开了拦路的树枝还有树叶,这名日本士兵机械的向前迈开了自己的腿,一步三晃的继续走着。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又一个看起来病态十足的日军士兵,他们安安静静的在没有道路的道路上行进着,连说话的力量都没有了。
日军第15军草草准备了一番就发动了英帕尔战役,第15军的指挥官牟田口更是夸下海口,要用最快的速度,击败印度境内的英国部队,控制印度洋。
在这次战役开始前,日军第15军司令部里,作为指挥官的牟田口每天早晨都要集合司令部全体官兵,宣扬他的长篇大论。他在唠唠叨叨的过程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如果此次印帕尔作战不成功,无法晋升为陆军大将,我是决不会返回日本的。”
当然了,除了这份无与伦比的决心之外,这位将军再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给他的部下们了。如果说后勤部军官出身的党卫军第三装甲师师长弗里克是出了名的“物资储备师长”的话,那么这个牟田口中将就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后勤补给杀手专杀自己后勤补给的杀手。
他按照在中国境内一路烧杀抢掠得来的经验,觉得自己的部队可以一路上就地取粮,根本不用担心后勤补给问题。于是在3月雨季到来之前,他就催促着自己的部队出发了,做着征服印度的美梦,踏上了前往英帕尔吓死英国人的旅游路线。
英国人是真的没办法在缅甸丛林里和日本人打,他们的兵力不足,打也打不过于是蒙巴顿想也没想,就丢下了独自苦战的中国军队给英国人殿后,一路逃回到了英帕尔大本营。
中国部队独木难支,也选择了战略性的后撤,让出了通往英帕尔的部分地区。于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的日本陆军一路高唱凯歌,杀向了似乎已经注定属于他们的英帕尔。
牟田口勾勒出来的剧本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日军以较快的速度通过“熟悉”的缅甸热带雨林,然后突然出现在准备不足的英军面前,突袭英帕尔得手,那里漫山遍野的补给物资就可以让第15军生龙活虎起来,拿下印度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在战役爆发之后的第15天,也就是日军在整个缅甸热带雨林里走了三分之二路程的时候,日军的补给物资就告罄了。因为下了一场大雨的关系,很多驱赶着当做口粮的动物遗失在了茂密的林间小道里,剩下的那些也被十万张吃饭的嘴消耗了个一干二净。
于是大家开始绝望起来,部队经过的地方大家连树皮野草都不放过,很多人营养不良,染上了疟疾、痢疾还有霍乱。部队的战斗力跳水一样直线下降,军队最忌讳的伤寒也开始爆发流行,蔓延到了整个日军部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