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这边进宫求见长孙皇后,那边孔颖达与虞世南也恰恰与李二陛下刚商议完事情,出了望北阁。
出宫门之时,双方正好碰个正着,一方是进宫,另一方是出宫。
不过双方貌似都心有灵犀一般,谁也没有停驻脚步,彼此擦肩而过,连声招呼也未曾打过。
不过虞世南和孔颖达在擦肩的那一刻,已然从长孙无忌身上很清楚地感受到了强烈的敌意,一种刻骨铭心的仇视,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怨恨。
两人走出了宫门,来到皇城大街之上,不约而同地停下来脚步,又齐齐扭头望向了宫门内。不过长孙无忌的背影早已远遁,匆匆没了踪迹。
两人同时缓缓回过头来,彼此对望一眼,相继苦笑一声。
孔颖达若有所思地打趣道:“看来,这梁子是越结越大了,唉,你说老夫都一把年纪了,何苦来哉?”
虞世南亦是笑着连连摇头,叹道:“虞某又何尝不是呢?不过这次郭小子能够替皇上,替李唐江山拔掉扬州张氏这根硬茬子,也算有功于江山社稷了。即便因此跟他们这些人结下了仇隙,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孔颖达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神色微微一转,脑中立即浮现出郭业那张透着狡黠的面孔,轻轻呵斥道:“不过这次的手段太过生硬,太过血腥,也太过无赖。这种手段只可用一次,再用的话,始终会落下话柄。届时,吃亏得还是他自己啊。”
虞世南笑道:“孔尚书,天底下能用出这种无赖伎俩来替陛下分忧的,也只此郭氏一家了。若是不剑走偏锋,郭业扬州之行又怎能这么快见效?你没发现在望北阁中,皇上的兴致很高吗?看来通过郭业在扬州这么一闹,陛下倒是对我们士林清流系多了几分信心了。”
“可是欲速则不达啊,虞仆射!”
孔颖达话里透着一股子殷切关怀,念道:“郭业若是这么长久下去,始终是旁门左道,登不上大雅之堂,对吗?一旦剑走偏锋养成了习惯,这对他的将来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虞世南看着老友这幅神情,多少看得出来孔颖达的心中已经有了几分爱才之意,俨然对郭业萌生出了几分栽培接班之意。
对郭小子而言,若是将来能得到孔颖达的大力支持,这倒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要知道,孔颖达不仅仅是吏部尚书,更是孔圣人的直系后裔,这天下吾辈读书人可皆是出自孔圣先师门下啊。
旋即,他冲孔颖达宽慰道:“孔尚书,放心吧,郭业是个聪明人,知道适可而止,肯定会掌握好尺度与火候的。而且过些日子,陛下肯定也会对他有所训诫的。你我就是安心在朝堂他们年轻后辈们掌好舵吧。”
孔颖达微微点头,低声说了一句:“如此甚好!”
言罢,便自顾朝着朱雀门方向踱步而去。
虞世南为人处事都没有孔颖达那么死板,心中想着今日在望北阁与李二陛下的谈话,心中暗暗赞了一句,郭业,好小子,老夫果真没有看错你。
随后,便急急追上了孔颖达的脚步,联袂而行出了朱雀门。
...
...
约莫过了有半个多月,差不多到了年关将至的时候,李二陛下派来传旨宦官抵达扬州。
郭业热情而又不失礼节地接待了这位传旨宦官,从对方手中接过了李二陛下的亲笔谕旨,然后让府衙的官员好生安排了这位传旨宦官。
随后,他便领着陈浪、陈集涛两人进了书房。
进了书房之后,他摊开李二陛下亲笔御书的圣旨,里头不是通篇辞藻华丽的锦绣文章,而仅仅有三句话:“扬州事罢,到此为止。好生在治理扬州,替百姓谋福祉。左道旁门手段,只可一次,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切记切记。”
虽然李二陛下的圣旨只有三句话,但是内中蕴含的信息却是巨大的,郭业看着想着,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起来。
随即,他将圣旨递给了陈集涛,笑道:“明仁,我知道你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担惊受怕,心中忐忑朝廷是否会怪罪于我而最终牵连到你。我早就说你多虑了,现在看来,你真多虑了,好好看看皇上给本官的亲笔御书吧。”
陈集涛被郭业戳中了心中的小九九,脸有愧色,但还是眼疾手快地接过了圣旨,细细看了起来。
看罢之后,他面有喜色,不可置信地问道:“刺史大人,皇上竟然连丁点责罚都没有?一道圣旨下来,居然就将扬州张家之事就此盖棺定论了?”
郭业面色淡定地点了点头,乐道:“难道这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吗?别忘了,刚才那位传旨宦官可是说了,陛下在朝堂之上不仅痛斥了我尸位就餐,还扣发了我一年的俸禄。这还不算责罚啊?”
陈集涛心中震惊不已,相比于张家满门被灭,您那点责罚算个屁啊?看来郭刺史在陛下心目中,可真是圣眷正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