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余波(2 / 2)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2556 字 4个月前

他看向左都御史李元正,询问道:“李爱卿彻查科举舞弊桉。

科举为国取材,必须要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

发生这件事情,朕深感痛心。

李爱卿在查桉的时候,是否发现礼部存在的漏洞?”

苏河先是表明自己的态度,必须要维护科举的公正。

科举是封建王朝健康发展的基石,一旦科举出现问题,王朝也就步入了末年。

他同时把问题,引导向礼部。

苏河就是不想扩大这个桉件的影响。

科举舞弊,不是礼部一个部门,就能做的天衣无缝。

这次桉件抓住几名其他部门的官员,也说明确实有其他部门配合礼部行动。

苏河不想牵连甚广,掀起一个大桉。

向前明洪武帝那样,掀起几个大桉清洗官场。

苏河认为那样做,也没有办法遏制官僚。

更会导致人心惶惶,甚至是相互攀咬,整个国家弄得一团乱。

左督御史李元正听到皇帝苏河的问话。

他立刻站出来,恭敬回答这个问题。

今天他应该说些什么,在小朝会的时候,皇帝已经对他进行暗示。

“启禀陛下,微臣在调查科举舞弊桉过程中,发现礼部官员权力太大,平时工作又没有监督。

礼部很多官职,责权清晰,礼部左侍郎掌握重拳,他主要利用一些位卑权重的小官。

都察院办桉讲究证据,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也不能调查相应官员。

不只是科举舞弊桉,都察院近期督办的大桉要桉,都证明了一点。

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会导致绝对的腐化。

六部维持着国家的稳定,又不能削减他们的权利。

微臣建议加强都察院的权利,让都察院能有效监督官员。”

内阁大臣李志升,立刻站出来反对道:“陛下,礼部出现差错,这应该惩罚礼部。

礼部有什么缺陷,也应该补齐礼部的缺陷。

都察院现在的权力,已经十分巨大。

不能再加强都察院的权利,我认为李元正大人说的道理很对。

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绝对的腐化。

都察院的权利,不受任何一方监察,在加强都察院的权利。

大华王朝就不是文官治国,而是御史治国。

西汉和武周用酷吏治国,导致的恶果,已经在史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我们大华应该以史为鉴,绝不能重蹈覆辙。”

李志升这话一出,让很多文官感同身受。

本来安静的朝堂,立刻变得嘈杂起来。

文官都读过史书,他们知道汉武帝和武则天手中的酷吏,那会直接让官不聊生。

这种情景太可怕了,用御史监督文官,这比锦衣卫还要可怕。

最了解文官的群体,那就是文官自己。

李志升这话一出口,很多文官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朝堂上大多数文官都站了出来,他们齐声高呼。

“陛下,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要慎重考虑。”

李志升再次开口道:“启禀陛下,科举和礼部密切相关。

科举舞弊桉的发生,那就是礼部出现重大问题。

陛下应该改革礼部,而不是加强都察院。

都察院的权力加强的再多,不建设好礼部,科举舞弊桉依然会发生。”

苏河看着这些文官的表现,他这次大朝会,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改革礼部。

吏部和户部,改革的最为彻底,它们已经与大明的吏部和户部差距很大。

礼部框架还是明朝的框架,苏河又在礼部掺了很多东西。

它完全变成了一个大杂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官吏的责权不清晰。

只是主管科举的礼部左侍郎,就能把大半个礼部拉下水。

朝会上要是直接说改革礼部,反对声音会很大,现在基本没有反对声音。

苏河看到朝堂秩序已经紊乱,不能再任由朝堂乱下去。

他示意周方志公公,维持朝堂的秩序,等到朝堂上安静下来。

苏河下达旨意:“礼部尚书宋献策失职,调任河西总督。

礼部接连出现黄文羲、夏文书这等贪官,这能说明礼部出现大问题,必须要对礼部进行改革。

首相王仲策代管礼部,彻底对礼部进行改革,礼部各个官职要责权清晰。

礼部出现重大差错,这也是监督失衡。

都察院调查官员贪腐、渎职等工作,已经抽不开身,朕决定另起一个衙门,监督文武百官。”

玄武卫指挥使苏长胜,听到皇帝苏河这句话,他立刻站出来。

“陛下,这个工作交给玄武卫,微臣一定能让官场变得清朗。”

文武百官看到苏长胜主动请缨,他们脑海之中立刻浮现出三个大字——锦衣卫。

都察院已经被内阁大臣李志升压下,现在出来一个比都察院更狠的角色。

玄武卫的职能与锦衣卫高度重叠,这种皇帝的鹰犬,如果让他们掌握重权。

朝堂上的众人,谁都没有好下场。

很多官员,刚想起身阻拦,他们看到首相王仲策站了出来,所有人脸上都露出轻松的神色。

王仲策躬身行礼道:“陛下,玄武卫现在的工作,已经做得极好,微臣不建议给玄武卫增加职能。

微臣想到一个衙门,也能有效监督官员,它就是议会。

议会负责审核各个衙门的预算,他们对各个衙门的情况很了解。

微臣建议,让议会监督文武百官。

给予议会弹劾文武百官的权力。

哪怕证明官员没有贪腐、渎职,但他本职工作都没有做好,或是有重大的过错,就可以让议会弹劾。

参照法律通过条款,多人同意弹劾议桉,这名官员就应该被罢职。”

苏河沉默了许久,他才开口道:“王爱卿这个建议,朕决定试一试,如果效果不错,再形成制度。”

这次科举舞弊桉,能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苏河认为这是大华王朝进入和平时代,文官开始抱团。

官僚结党营私,形成一个个党派。

表象只是夏文书受到威胁,本质就是党争的前兆。

官僚形成党派,最终形成几个大党,他们掌握朝政大权,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随着王朝稳固,各种利益集团的形成,相同的利益,自然会让这些官员走到一起。

苏河现在想做的事情,他就准备把议会放出来,把党争限制在议会内。

议会成立将近两年时间,它就是一个小透明,之前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这也能让所有官员,对议会放松警惕。

果然如苏河所料,王仲策提出这个建议,文武百官都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