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求红票!)
燕京发勤王诏时,两浙北上勤王兵马多达两万人,赵金龙乃两浙勤王师副将,率十二营卒走东路至济南后就没敢再北进,贪图地方给的赏饷,遂率七千浙兵协守济南。
只是济南府地方拨的赏饷,过于贪婪的赵金龙都装进自己的口袋里,除了他手下数百名直系部属得到实惠外,绝大部分浙兵都没有得到分毫好处,怨气极大。
这就是济南南门之变的直接根源。
济南战事爆发后,赵金龙倒是没有想过要临阵脱逃,但是济南攻防战事甚烈,其他没有得到地方赏饷好处的浙兵将领孙中武、圣天喜、周知众等将都不肯死守济南,在虏兵合围南门之前,胁裹着赵金龙一起弃南门而逃。
如此情形下的临阵脱逃是灭族大罪,但是没有办法,赵金龙也不可能在其他浙兵都逃去时,他还有胆子率四五百名亲信留下来守南城,只能半推半就的给诸叛将胁裹着南逃。
逃进南部山区,浙兵倒没有散去,也没有立即返回两浙。孙中武、圣天喜、周知众等叛将必须要考虑事后会给追究临阵脱逃、害济南陷落的大罪,再说他们中好些人都是濠州人,濠州给流贼刘安儿攻破。虽说率军前往濠州投靠刘安儿也是条出路,但在一路虏骑绕到泰安北,诸叛将最终还是继续胁裹着赵金龙,一起降了东虏,又一起拥赵金龙坐到汉军右都统的位子上。
赵金龙连死的心都有,就是有一百张口也莫辩。
临阵脱逃、叛投东虏,他都是首罪,一切足以诛三族的大罪名都归到他一个人的头上。赵金龙只能派亲信骑马走小道,希望能赶在消息传到地方官府之前,通知家人逃难。
孙中武、圣天喜、周知众诸叛将都是从罪,本人论律当斩,妻、子充军,比赵金龙这个首罪要轻得多。
一步走错就骑虎难下,率部投降后就紧接着给虏骑监押着攻打章丘屠城。
这一步走错,所有回头路就给堵绝了,就只能跟着东虏一条道走到黑。
在攻章丘屠城杀章丘满城及避难流民两万余丁口后,赵金龙及诸叛便得到东虏的信任,至少新附汉军右都统的位子算是坐稳了。
在济南给攻陷后,城中来不及突围撤出的济南守军,少数力战而死,大多数选择投降,叶济尔汗便拿这些降兵来补充赵金龙、莫纪本部。
不管战力如何,莫纪本部强攻阳信数日,伤亡超过三千余,所以麾下兵马不降反增,增至七千余众。
赵金龙部弃济南而逃时,虽说诸将未散,但是下面的普通士卒都大量逃亡,等他给胁裹着投降东虏时,甚至都不足四千人,在屠章丘城后也给补充到七千余众。
赵金龙4日夜在章丘接到率部前往阳信参与攻战的调令,叶济尔汗也将阳信视为破边南侵的最后一战,不再使主力继续东进,在战略开始回收。
江东左军通过海路表现出绝佳的兵力投送能力,虏兵主力对水战几乎没有任何概念,这时候自然也不可能再冒险夺船走海路回辽东去。
6日黄昏,赵金龙率新附汉军右路七千余众抵达阳信城外的朱龙坡。
***************
这边营寨都已经备好,赵金龙赶到阳信,等大军鞍马稍歇,他又马不停蹄的带着孙中武、圣天喜、周知众等将到北城来看莫纪本部攻阳信。
虽说莫纪本部的兵员都得到及时补充,兵力一直保持满员,但是士气低落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赵金龙赶来时,这边正派出新附汉军左路数百士卒进攻北门,挤拥到离城门洞还有七十步的距离,没有等城头石箭俱下,只是从城门洞射出来一支巨弩箭,整个冲锋阵列就顿时散乱了。有持盾顿步不前的,有往两翼躲闪的,更有直接撒脚往后逃的,更有人弃了兵器坐在地上等死,就是没有敢往城门洞冲锋的,要不是后面的虏兵督战队弹压着,这些进攻的士卒怕是会立即闹出哗变来。
赵金龙无法想象过去几日的攻城情形,毕竟军情往来只是廖廖如语,不可能记下攻城的详细。即使东胡人摆明是要他们这些新附汉军上城墙送死,但是莫纪本部在攻济南时表现甚佳,怎么可能才四五天的时间就一副给打崩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