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下一步的方向 2(1 / 2)

郭化若淡淡的说:“主要是小薛的功劳,如果没有他提供货物和载具,我的战订也就无从实施……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他做的,我只是动了动脑子而已,不敢居功。”

说到这里,他发出一声慨叹:“我阅读小薛提供的军事教材,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那就是:‘技术是第一战斗力!’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不大相信,当看到近两万鬼子无声无息的死清光之后,我不信都不行了!”

一帮子司令员额头都冒出冷汗来:“幸亏小鬼子手上没有这玩意儿,不然我们就惨了!”

陈师长严肃地说:“所以必须保密,不能对外泄露半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罗政委点头表示赞同:“所有知情人务必把嘴巴闭牢,哪怕是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稍稍透露半点风声……如果他们管不住嘴巴,那就让他们永远保持沉默吧!”说到这里,这位政工元帅已经是满身杀气了。对自己的同志说出这种话是很过份的,但这种情况下谁还顾得了这么多?万一沙林毒气的秘密泄露了,被鬼子仿造出来并且大量投放到中国战场,死伤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八路军必须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保守秘密,再严厉的措施也不过份!

许和尚说:“我已经对所有知情的干部和战士下达了封口令,胆敢泄露半句的,定然枪毙!”

罗政委说:“我们的战士还是信得过的,我比较担心的是那些俘虏……”

郭化若说:“没有俘虏!”

罗政委愣了一下:“没有俘虏!?”

郭化若说:“对,没有俘虏。平度城里没有,萝兰镇没有,张舍、田庄……这些鬼子重兵集结的地方,一个俘虏都没有。”

在场所有人都有些不寒而栗。沙林毒气不是氰化物,它再毒也有个度的,这样大面积施放,受伤的肯定比死的多得多,那些俘虏的眼睛、呼吸道都遭到极大的破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这个时候想抓俘虏比捡土豆还要容易,抓个三四千都不成问题。然而……

没有俘虏,一个都没有。

那些伤兵的命运早在胶东军区决定动用这一禁忌武器给予他们毁灭性打击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这是严重违反纪律的,不过看这形势,大概也不会有人追究了。相反,要是胶东军区抬回几千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俘虏,估计彭老总会直接操着湖南腕问候许和尚先人……整这么多废物回来,想吃死老子吗!?

许和尚说:“是我下达就地处决受伤俘虏的命令,所有责任由我一个人来承担。”

罗政委摆摆手,说:“你也甭抢着背责任了,站在我个人的立场,我是赞成这种做法的,毕竟纸包不住火,想要保守秘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所有亲自经历过毒气攻击的人永远闭嘴,所以你做得不错。”

许和尚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政委追究呢!不追究就好,不追究就好!

陈师长和罗政委再三叮嘱一定要保密,千万不要泄露只言片语。在座的将军们都身经百战了,自然很清楚这一夜之间能干掉一万多日军的玩意儿有多可怕,一旦被日军掌握,对抗日军民而言绝对是一场灾难!所有他们都拍着胸口表示他们的嘴会闭得很紧,就算拿铁钎撬都撬不开!

当然,这事还有很多手尾要处理,没那么容易的,现在只是定个基调而已,接下来还有大把事情要做。所以罗政委和陈师长也不废物了,直接进入第二个议题:

“从今天开始,山东军区司令部正式迁至潍坊,以便就近指挥。”陈师长喝一品水润了润喉,“山东战场的形势变了,我们也得及时作出改变。同志们,现在半个山东都属于我们了,我们坚持了几年的游击战已经无法再适应新的形势……现在的形势要求我们从零开始,打造一支能攻善守的、能跟日军精锐部队在平原、山地、城市正面硬撼并且战而胜之的正规军!”

几位军区司令员齐齐发出一声欢呼。没有人喜欢钻山沟打游击,更没有人喜欢一年到头被人家没完没了的扫荡个不停,指挥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大军攻城掠地,摧敌锋于正锐,挽狂润于极危,这才是一名军人最向往的。他们不走运,几乎是从参加第一场战斗开始,就是打游击,要么被敌人撵得满山跑,要么带着敌人满山跑,反正那两条腿就没有安生过。后来有位很牛逼的人物叫李德,他表示有着红色信仰的队伍怎么能够像耗子一样在山林里钻来钻去呢?应该堂堂之阵,威武之师,以压倒性的力量打垮对手!所以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他们不游击了,正面硬碰!

结果大家都知道的,几轮血战下来,苏区被鲜血淹没了,红军遭到致命打击,被迫踏上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

然后抗战爆发了,面对比国民政府军凶残得多的日本侵略者,八路军郁闷地发现他们还是得打游击……而且混得比以前还惨,以前游击归游击,瞅准了机会还是可以整团整旅的干掉敌军的,对上日军你试试看?别说整个联队整个旅团的歼灭,能灭掉他们一个大队都难过登天!

这游击战一打就是五年,终于到头了!日军的惨败为他们腾出了空前广阔的空间,他们可以从容从游击队转为正规野战军了!

罗政委绷着脸说:“先别笑得那么早,从游击队转为正规军可没有你们想的那么轻松!这不是单纯的战术转变,整个部队的架构、指挥体系都得变!你们有指挥大规模炮兵集团的经验吗?你们有跟装甲部队协同作战的经验吗?你们知道把装甲兵、炮兵、工兵、汽车运输队、防空兵等众多兵种混编压缩成一个旅应该怎么指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