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定关系。”郭康点点头:“不过我觉得,主要也是因为蛮族不怎么进攻了。之前我们在野战中歼灭几次大股来犯的敌人,就能凑够数。但现在,经常得主动去寻找,迫使敌人集合。”
“现在,欧洲人的甲士,比当年要多多了。他们也在改进工艺,生产更多铠甲。大贵族们也学着我们,建立更大规模的正规军。要不然,估计还会更难的。”
“那其他方向呢?”小让娜问:“打奥斯曼能行么?”
“现在也不行了。”郭康摇摇头:“最后一次奥斯曼凯旋,还是二十年前买买提尼库斯打的。我爹守城那次,都没凑够数,只能就地办了场小凯旋式。真要举办,估计当年得把帖木儿皇叔请来,给他办一个吧……”
“他那次直接把奥斯曼打的都解体了。那之后,奥斯曼人就滑头了很多。现在他们虽然也来骚扰,但我们大军一出,他们就躲回山里。”
“就算战场上碰上了,只要情况不利,他们也会选择牺牲那些来圣战的教友,避免和我们的主力硬碰硬。所以打起来,往往只能消灭众多的炮灰,打不出大规模歼灭敌方甲士的战果。”
“真是奇怪。他们是怎么维持下去的。”朱文奎摇了摇头。
“奥斯曼不是个正常国家,不能拿我们这边的标准判断。”郭康解释道:“他们的老窝,就在布尔萨旁边的山里。那地方有个湖,可以在干燥寒冷的小亚,提供稳定的水源,所以他们就在那里立了寨子。”
“怎么听着跟土匪似的……”小让娜吐槽道。
“就是土匪。”郭康点点头:“那个寨子,当年也是字面意思上的寨子。后来奥斯曼阔起来了,才占领了布尔萨城,当做首都的。”
“那也不用叫奥斯曼苏丹国了。”小让娜一如既往地喜欢揶揄:“叫水泊奥斯曼算了。”
“这个比喻,其实还真的挺形象的。”郭康挠挠头:“奥斯曼的立国之本,就是‘加齐’运动。”
“中东和小亚长期处于割据混乱状态,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流民和匪帮。这些人没有地方去,就喜欢四处找机会打劫。而奥斯曼的寨子,位于天方教和拜上帝教的交界,也是相对贫穷的小亚牧区,和相对富裕的罗马农业商业区的交界。”
“所谓圣战运动,其实和十字军一样,组织方式是宗教,但根本上,我觉得还是经济的问题。”郭康说:“奥斯曼身处边区,自然就容易汇聚这些试图参与打劫……哦不,参与加齐运动的人。”
“他们常年参与劫掠作战,打起仗来僄勇轻悍,很难缠。而且,因为身处边区,所以奥斯曼的氛围其实算是比较开放的。不管是信哪个宗教,属于哪个族群,只要一起打劫,都能算自己人。”
“这怎么说的,好像他们也还不错?”朱文奎疑问道。
“他们要是丝毫的优点都没有,怎么可能坚持这么久啊。”郭康摇着头说:“对于一个擅长打家劫舍的好汉,比起欧洲的领主,奥斯曼的寨子明显是个更好的去处。”
“虽然都说他们残暴,但只要是条能打的好汉,苏丹是真舍得给钱的。在这方面,他们比欧洲人做的好多了,所以才有这么多拜上帝教士兵,一直乐意去给他们效力。”
“有了这些好处,让奥斯曼一直能维持一支精锐的家底。哪怕帖木儿皇叔对奥斯曼军队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些人也能重新聚集起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小让娜想了想,说:“所以,只要奥斯曼家族再出现一个有能力的大头目,打出祖先的旗号,把寨子重新立起来,很快就又有大批加齐好汉,响应号召前来聚义了。是这个意思么?”
“是啊。”郭康无奈地说:“所以,奥斯曼的军事实力,和他表面上控制的领土面积,根本不成正比。”
“这也是他们很难被消灭的原因。他的国土其实就是个寨子,但只要中东的乱局不停,就会不断有各路好汉,冲着他的名声来上山。这已经不止是政治和宗教问题,而是经济问题了。”
“要么把小亚山区彻底控制住,封住外人进入的通道,也就是节流;要么就敉平整个新月沃地和高加索,阻止新的好汉产生,也就是闭源。否则,这个水泊奥斯曼寨子,确实是很棘手的。”
“原来是这样啊。”朱文奎想了想,笑道:“我听李公子说,之前有个奥斯曼家的姑娘,经常去找你。原来是想抓个压寨相公啊。”
“呃……”
“哥哥,这不好笑!”小让娜不满地说。
朱文奎尬笑了几声,只好又转回头,装作去研究那些旗帜金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