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一生没娶妻,没子女,孑然一身,到老来收了他们三个徒弟,权当是亲儿女们在养,巽方和她都是在七八岁,知事后收养来的,唯有庚明是尚在襁褓便被抱来,从他咿呀开口说话,到蹒跚学步,再到手把手叫他堪舆。如今小师兄骤然离去,师父心里活像被剐掉了一块肉,比谁都痛。
这些日子以来,师父问她问得最多的话,就是“你师兄那边有没有打听到庚明的消息?”“庚明什么时候回来……”
商慈都不知怎么回答,今日师父倒没有再问让她为难头痛的问题,乖乖地张嘴喝药。咽下药汁的间隙,万衍山偏头看向她,目光深邃,暮气沉沉的嗓音里带着诘问:“丫头,你是不是一直觉得为师偏心?凡事只关心巽方和庚明,却从不关注你?”
商慈静窒了一瞬,她没有想到师父会突然说这话,想了想,她点点头,笑说:“是的,但我从来没有埋怨过,因为我知道我在术数上没有特别的天分,在大事上我没有师兄的沉着稳重,在小事上,我不及小师兄机灵活泛,您更看重师兄们是理所当然的……”
万衍山听后爽朗地笑出声来,这一笑便带动了咳嗽,直咳得他老脸泛红,商慈连忙帮他捶背顺气,好半天才平复,万衍山气喘吁吁道:“还记得我让你们每个人都记住的话吗?”
商慈自然记得,就是那句什么生来蓬间雀,没等她回答,师父便说了一遍:“生来蓬间雀,无鲲鹏之志,甘囿于田垄,避于嚣世,反得幸也。当年为你们占得卦象,到现在一一灵验了,你的师兄们都像我,一生放不下的东西太多,反而都不如你看得通透。也幸而有你在,巽方总不会太无所顾忌地去做事,老头子我也算是安心了。”
品味着师父没头没尾地这番话,商慈怎么想怎么不对劲,这时师兄走进来,接过她手里的药碗,看着她,轻声道:“你先走罢,我来喂药。”
商慈再次看了眼师父,眼皮微耷,但眼眸带光,面容平静不似有异,便道:“那好,我先走了,很快回来。”
*
城门口,一辆破旧的马车前,父母女三人泪眼婆娑地相拥着。
周芷清分别拉着他二人的手,低头哽咽着:“爹,娘,你们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听说辽河县靠近东胡,天气寒冷,女儿给你们备了许多御寒的衣物,你们到了那边,要是缺短了什么,记得写信告诉我……”
周芷清说得后面嗓音越颤抖,她也知道自己说这些话都是无用而不切实际的,从那苦寒之地到京城,想通上一封书信来回也要一年的光景,遇上什么事传到她这里来,黄花菜都凉了。
这也是她临盆之日在即,仍执拗要去送爹娘的缘故,因为这一次见面,或许就是这辈子她见她爹娘的最后一面了。
周老爷和徐氏都比商慈初次见到他们时,苍老了许多,鬓角冒出了根根白发,周老爷轻拍着女儿的手背,叹气道:“爹这一辈子福都享过了,老来受些罪也没啥大不了,丫头放心,爹娘的身体还硬朗着,”看着女儿高耸的前腰,没忍住用衣袖拭了拭眼角,“爹唯一觉得遗憾的是,没能等得及抱一抱外孙儿……”
徐氏轻掐了周老爷一下,横眉小声道:“还说这些做什么,还嫌咱家女儿不够难过?”
周芷清和丫鬟禄儿在一旁看到这场景,除了难过就是唏嘘。周芷清出来送行只带了禄儿一个丫鬟,商慈心想怎么不见沈家公子,岳丈岳母被贬斥边疆,做女婿的竟不来送送?
转念又想,大概沈家公子作为国舅嫡子,对于亲家落难却无能为力,大概也无颜面来送吧,再加上周老爷被贬斥,有一部分原因是国舅沈家的政敌栽赃,沈家公子与其顶着愧疚而来,不如给他们父女好好道别的时间。
那辆破旧马车被周芷清大包小包塞得满满当当,如果不是怕有人看见再向皇上参她爹一本,周芷清恨不能装上十辆马车的行李。
依依惜别了半个时辰,太阳眼见要落山,赶夜路相对危险,周芷清挺着大肚站了那么久,也有些扛不住了。周老爷和徐氏相互牵扶着,登上马车。
目送着爹娘的马车消失在视线尽头,周芷清含着清泪,被商慈和禄儿搀扶上马车。
车轮转动声响起,周芷清倚在小窗边,仍怔怔的,对商慈道:“我以后是没有娘家可回的人了……”
商慈原本想劝她说,“我在七岁时就失去了双亲,被师父收养,比起我来,你可幸福多了”,然而想到周芷清到现在还不知她真正身份,仍把她当姜婉,话到嘴边改成:“我倒是有娘家可回,但又如何,终会有曲终人散的时候,爹娘总不可能永远陪在自己身边。”
周芷清想劝她别那么绝情,刚想开口,忽然腹部传来一阵剧痛,她条件反射地紧抓窗框,痛呼出声。
商慈吓了一跳,忙扶住她问:“怎么了?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周芷清一把抓住她的手腕,眼神惶恐,嘴唇发抖:“我肚子好痛……好像要、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