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饥饿的盛世(1 / 2)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572 字 2个月前

“就利未亚就藩一事,自此召开……”

“笃笃——”

七月初一,在整个大明都忙忙碌碌的时候,由朱由检召开,毕自严主持,徐霞客解说的第二次藩王就藩会议开启。

会议地点依旧选择在了太庙面前,不过这次来参加就藩会议的藩王就少了许多。

由于南亚已经分封了不少诸藩,因此来到太庙面前的只有亲王、郡王八十余位。

在太庙上,毕自严命人拉开了地图,地图上标记了一百二十块就藩地图,分别从东部索马里沿海向南抵达南非边界,然后从南非西边沿海向北,一直北上到喀麦隆。

实际上,本来这个地图是要划到冈比亚的,但考虑到欧洲人在几内亚湾有大量开采黄金的队伍,因此还是选择止步于喀麦隆。

朱由检不愿意用大明的信誉来骗人,因此会议之上,徐霞客将利未亚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解释的很清楚。

其中他着重讲解了利未亚上面有近万万土人,而在利未亚开垦土地是其他地方难度的几倍。

就这些介绍,立马就让诸藩之中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很快毕自严的话又让诸藩的人重拾了信心。

首先就是就藩利未亚的三个优惠里,第一个优惠就是租借军队优惠。

诸藩租借拱卫营,每营军饷只需要十万两银子,其次就是百姓迁移的迁移银只需要支付五两。

就这两项优惠,立马就让就藩利未亚的价格比南亚低了一半,许多资金本来就不充足的诸藩纷纷开始议论了起来。

“难开垦倒不是些难事,大不了学朝廷用土人建设开垦。”

“是倒是,就是利未亚上面的土人容不容易抓,这上面有些问题。”

“先等等吧,听听第三个优惠。”

“也是……”

诸藩的议论很快戛然而止,而毕自严也继续说道:

“这第三个优惠便是大明的皇店在诸藩上贸易的交税问题,大明皇店对南亚诸藩的交税是十税三,但是在利未亚是十税四。”

建立一个经济圈很费精力,大明的皇店入驻,是直接建立当地经济的最好手段。

宗藩体系决定了大明诸藩不可能有自己的货币,所有人都得用大明朝的货币,因此矿山对于诸藩来说有用,但用处却不是很大。

体制问题就决定了他们必须依附大明,而皇店的直接出手也等同于为他们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基础税务部门。

田赋依旧由藩国自己征收,商税也是一样,而皇店的利润则是上交四成,这对于诸藩来说,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除非他们像大明一样搞国营经济,不然和谁收税不是收。

至于说经济拿捏?他们军事都要被大明拿捏,谁还在意经济被拿捏不拿捏的。

因此事情到了这里就很明了了,鉴于南亚就藩的成功,许多藩王纷纷开始举牌子竞拍土地。

这一轮竞拍之下,除了已经联盟的淮藩、吉藩、唐藩外,其余诸藩纷纷选择就藩。

一百二十三块竞拍地被全数拍下,天启十年二月初一以后,也将进行第二次下西洋。

诸藩可以让自己的子弟或者官员随船前往,由于中南部没有大型的国家,因此只需要等待下西洋返程,诸藩确定要就藩,那大明就会组织第三次下西洋来前往就藩。

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三年左右。

因此敲定了事情后,徐霞客和毕自严就拿着名单前往了齐王府,并将名单交给了朱由检阅览。

端坐书房之中,朱由检翻阅名单,末了看到还有三藩没有就藩时,略微皱了皱眉:

“淮藩、吉藩、唐藩是怎么回事?”

他抬头看向了坐在下首左右位置的徐霞客,毕自严,而徐霞客对朝事不了解,因此毕自严只能作揖回应道:

“老唐王没有出席,出席的是唐王世子朱器墭,下官观他们的模样,似乎是南亚作战的朱常清、朱聿键几人和他们写信说了什么,因此他们没有下决定。”

“……”听着毕自严的话,朱由检放下了名单,没有和两人纠结这件事,而是往下说道:

“第二次下西洋的事情需要今年十月开始筹备,徐霞客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列一本文册,或者现在和孤说。”

“是殿下……”徐霞客端坐作揖,紧接着说道:

“下官确实有事情要说,要求殿下帮忙。”

徐霞客顿了顿,紧接着才继续说道:

“由于此次是从锡兰府的万岛县南下,然后走深海群岛路线前往仙劳冷祖岛,再从此地前往南利未亚,因此下官需要殿下先给出监察司和府县的名额。”

“其次,这条航道必然是日后朝廷经常走的航道,因此需要在各岛建立集镇和补给点。”

“下官需要殿下派人帮忙统筹建立补给集镇,此外就是这次前往后,下官需要在当地挖掘金矿,因此希望殿下准许当地建立火药局,军队和委派官员。”

徐霞客清楚自己只是负责下西洋事宜,因此关于陆地上怎么建立监察司,怎么建立火药局,怎么管人管事上,他不希望自己牵扯一点。

对于他的想法,朱由检看得透彻,也理解他的难处,只是一时间让他选一个人去监察利未亚,这还有些挺困难的。

卢象升被他派往了小西洋,洪承畴又留在了西南,孙传庭在国内巡抚,杨文岳又放在了瀛洲。

这么一算,朱由检手下好像就只有吴阿衡一个可以派出去担任监察使的文官。

可是,只派吴阿衡一个,朱由检又有些不放心。

想了想后,朱由检才对毕自严开口道:

“给吴阿衡下调令,命他返回京城,等待来年前往利未亚,另外再调颜胤绍,阎应元二人陪同。”

“向皇兄上表,将仙劳冷祖岛、南利未亚封为南昆仑监察使司,吴阿衡加授太子少师,加封南昆仑监察使。”

“再将南昆仑监察使司分为南利未亚地的南昆仑府,仙劳冷祖岛的东昆仑府。”

“授阎应元为南昆仑知府,颜胤绍为东昆仑知府。”

“南昆仑监察使司留港给海军都督府驻扎舰队,命黄蜚结束战事后前往南昆仑,此外南昆仑监察使司常驻三营兵马,暂时就这样。”

“下官领命……”毕自严作揖应下,但他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果然、他刚作揖结束,朱由检就对徐霞客询问道:

“我准备在南昆仑驻扎三营拱卫营,一卫海军兵马,依你看,需要迁移多少百姓,又需要多少年才能让他们自给自足?”

驻兵不是简单想驻兵就驻兵的,还需要考虑后勤。

眼下南昆仑虽然有欧洲人自发组建的一些沿海集镇,但顶多也就满足双方往来贸易船只上水手的需求。

眼下明军一口气要调将近一万五千人前往,当地的集镇能否满足这支军队的生活需求,是朱由检需要关心的问题。

对此,徐霞客不假思索的开口道:

“如果这次船队的规模够大,调兵之后,能给士卒们留下够吃一年的粮食,然后期间再源源不断的从小西洋监察使司调粮的话,养这一万五千人其实不困难,因为当地的集市可以接济。”

“只要当地的集镇可以接济,然后军队再利用当地土人来开垦田地,种植玉麦、大豆的话,实际上只要精耕的足够彻底,第二年就能自给自足。”

“在那里不用担心蔬菜的问题,下官看过沿海欧洲人种植蔬菜,在当地种蔬菜很容易,难的是种稻麦。”

“在当地,在土地没有改良前,只能种植玉麦和大豆、蔬菜来自给自足,想要吃米麦只能从小西洋运粮前往南昆仑。”

“至于迁移百姓,这点得看第二年当地土人开垦了几亩地才行。”

“当地的土地不适合直接迁移百姓耕种,最少精耕三年,改良三年才行。”

“下官的建议是,先调兵前往当地,然后利用土人开垦田地,开采金矿,以此来保证当地军队的军饷和食物能自给自足。”

“等到精耕三年可以种水稻和麦子的时候,到时候再迁移百姓前往当地是最好的。”

徐霞客说完了自己的想法,而朱由检微微颌首:

“你说的倒是不错,不过我还要加一条。”

说着、朱由检看向毕自严,然后说道:

“从之前犯事官员的家眷中释放一万五千女眷,到时候一起参与下西洋,并和军队在南昆仑定居。”

“下官正想说这点,没想到殿下先说了,果然殿下高见……”毕自严作揖吹嘘了朱由检一番。

显然,他们都考虑到了士卒的个人需求问题。

和南亚不一样,南亚土人女子不存在同化的现象,但利未亚就不同了。

朱由检可不希望,诸藩就藩之后发现南昆仑监察司是一群昆仑奴在管理他们,那样大明的威严在哪?

这么想着,朱由检又轻描淡写道:

“下西洋的事情,伱们二人商量一下其他的就行,出去后让人把陆文昭给我叫来。”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徐霞客和毕自严纷纷起身作揖,并退出了书房。

他们都清楚,齐王是想搞清楚唐藩那三个藩为什么不就藩。

因此在他们退出去后,过了片刻便有人将陆文昭传了过来。

走进书房的陆文昭作揖,而朱由检摆手示意他坐下:

“说说看、唐藩,淮藩和吉藩在搞什么鬼。”

“是!”陆文昭坐到左首第一位,然后才回禀道:

“按照几个月前他们在小西洋的动向来看,他们暂时不就藩是为了搜刮金银。”

“搜刮金银?”朱由检略微皱眉,而陆文昭也将三藩子弟在天竺干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末了,陆文昭不忘补充自己的猜测:

“根据卑职的裁撤,他们在天竺搜刮的金银,已经不下五十万两银子了……”

“呵呵……他们倒是挺会敛财的。”朱由检听到事情后,反而没有那么担心了,而是心安理得的端起了茶杯,浅浅抿了一口。

士卒前往海外打仗都会捞银子,更何况没有银子的这三大王府了。

现在看来,他们是想积攒足够多的资本来就藩,就是不知道、面对眼下已经被分得差不多的就藩地,这些人要前往哪里就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