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2 / 2)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629 字 2个月前

“传他进来!”听到是李长庚来了,朱由检便知道他应该是为了银行的事情前来。

禀报的锦衣卫退下,一盏茶后李长庚便抱着厚厚的文册进了承运殿。

礼仪性的山呼千岁后,李长庚才开口说道:

“殿下,银行的事情,还有铸币局的事情已经梳理清楚了,眼下只需要殿下您下旨便可。”

“说说看吧。”对于李长庚这种办实事的人,朱由检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的说话,直白点把事情处理好比什么都重要。

“下官建议,在原本的基础上,将贷款的事情暂时搁置,等银行站稳脚跟再开放贷款。”

李长庚说着,紧接着解释了民间的钱庄主要以贷款为生,如果朝廷一开始就以贷款的身份插足,那么各地钱庄都会视银行为大敌。

他建议暂时搁置贷款的事情,赶在元宵前后把银行开起来,然后使用朱由检所说的存折来每个月给士卒和官吏,御马监雇员发放俸禄。

不过这个时期牵扯到了户籍制度,因此他的建议是先发放户籍证明,然后再用户籍证明来办理存折发放。

整个流程很繁琐,一听就很难推广。

对于户籍制度,朱由检或许最有发言权。

别的制度他不敢照搬,但户籍制度他想要照搬的话,大明完全有能力复制。

第三版蒸汽机的马力虽然不大,但压制硬纸户口本和存折都不成问题。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防伪手段,蒸汽液压机的压力把多重软纸压成一张,这个手段是民间没办法大规模仿制的。

民间人力按压顶多合成十张纸,但蒸汽液压机可以液压二十张纸。

这简单的一个手段就能防伪,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敢推行存折的原因。

他将这些东西说给了李长庚听,甚至自己动手,用一个空白的奏疏画出了大致的户口本模样。

总的来说和后世的差不多,表面用硬纸加猪皮包裹外层,然后里面的液压纸加上朝廷的染色技术和钢印,很简单的就能防伪。

不排除民间有人能使用简单机械来液压二十张纸,但染色技术和钢印,加上身份数字都能很容易的追查到使用假证的人。

存折也是用差不多的技术,因此朱由检一并都讲解给了李长庚。

至于蒸汽机推广后,会不会用人用它来放置,这点朱由检也不会担心。

蒸汽机还在更迭,另外银行对于异地取款也定下了相应的需求。

总的来说、大明的银行,主要是建立用来发行新币,解决经济问题、贪腐问题同时,也为了解决火耗问题才建立的。

目前来说,朝廷不需要它盈利,只要不亏本就行。

李长庚听后大致了解了,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而朱由检也准备用这次的户口来推广阿拉伯数字。

身份号码基本和前世的差不多,按照前两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第三、四位数字表示所在府县的代码,第五、六位数字表示所在镇、乡的代码。

至于第七至十四位数字则是表示出生年、月、日,第十五、十六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刑部的代码。

第十七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而最后的第十八位数字是校检码,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

“十八位数字虽然长,但念习惯就差不多了,比路引要好用许多。”

说到这里,朱由检笑了笑:“户口本推行后,路引制度可以稍微放宽一些,有助于民间商贸往来。”

“殿下高见……”李长庚拍了个马屁,而朱由检没有回应,只是反问道:

“眼下铸币局积累多少新币了?”

朱由检的话让李长庚连忙作揖道:

“目前并没有制造太多,一两面额的银币大平钱只铸造了五十万枚,面额一百文的银币小平钱铸造了五百万枚。”

“面额十文的铜币大平钱,一共铸造了两亿枚,面额一文钱的铜币小平钱,一共铸造了八亿多枚。”

“顺天铸币局眼下有大小七百台铸币机,全力开工的话,更换模板,每种钱币都能在一天之内铸造七百多万枚。”

“目前顺天铸币局,一共积累了面额累计三百八十四万两银子的钱币,造价三百五十六万两。”

说到这里、李长庚解释道:

“铸币局并没有全力开工铸造太多钱币,因为银行的事情一直没有敲定。”

“只要殿下敲定银行何时开业,铸币局就可以全力开工,生产天启通宝……”

李长庚的话说完,但朱由检并不是很满意,尤其是对于铸币局的速度。

日产七百多万枚钱币,听上去好像规模很大了,但百姓手里流通最多的是一文和十文的铜币大小平钱。

在民间,一文钱的规模达到了数百上千亿枚,而如果朝廷要生产上千亿枚铜币小平钱,以铸币局的速度需要整整四十年。

哪怕生产十文面额,也需要整整四年的时间。

至于为什么不提及一百文,这是因为绝大部分百姓手里都不会有太多一百文面额的小银币。

大明还没有均贫富到百姓可以随意挥霍小银币的程度,一户人家所有资产加起来,也就几十枚面额一百的小银币罢了。

朝廷要满足的还是铜币,而朝廷的铜并不算多,基本都是从旧港开采而来。

“铸币局的产能需要翻倍,让军备院再准备铸币机,铸币机数量需要达到一千五百台,日产必须达到一千五百万枚。”

朱由检先给出了自己的要求,紧接着他又询问道:“眼下国帑的铜、银,足够铸造多少钱币?”

“银锭足够铸造一千七百多万枚面额一两的银币大平钱,铜锭则是已经用完……”李长庚敢来齐王府汇报工作,自然是做足了完全的准备。

“我朝本就缺铜,哪怕有旧港和瀛洲,实际上每年开采的铜矿也不过只能制造两亿枚铜币罢了。”

“眼下之所以能铸造大小铜币十万万枚,也是因为御马监交上来了不少铜钱,熔炼后应用所制。”

“如果还要加大铜币的铸造,那御马监这边……”

李长庚没继续说下去,但朱由检明白他的意思,说白了就是需要御马监提供铜币。

这也在朱由检意料之中,毕竟如果没有大明本土的铜钱和银子作为铸造资源,那仅凭海外资源,恐怕穷其朱由检一生都难以进行货币改制。

至于货币改制会不会把市面的古钱币消耗完,这点朱由检完全不担心。

地上的可能会消耗完,但按照老祖宗喜欢把好东西随葬的习惯,估计地下还有许多古钱币。

“国库里的银子和铜钱,还有御马监的铜钱,尽数调归铸币局。”

“这点我会让化淳帮忙调拨,你不用担心。”朱由检说着:

“至于银行何时开业?这个问题需要我让人去军备院询问才行。”

“先把五军都督府、百官、皇店雇工的户籍本给弄出来,然后银行准备存折,等事情准备的差不多再开业,不用着急。”

朱由检之前很着急,但他现在不是很着急了,因为事情已经上了正轨。

趁着这次户籍和存折的事情,把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固定下来,然后清查隐户。

“既然这样,那下官先回户部等消息了……”

李长庚眼看所有事情都需要等,而且朱由检也开口让他等,他心里自然也不会有那么着急了,因此便作揖退下。

朱由检摆手示意他离开,然后招呼了王承恩去通知军备院和曹化淳。

等他们都退了下去,朱由检才有时间给眼下的大明做了一个总结。

总的来说、全民基础教育依托海外的金银回笼而筹备进行,户籍制度和银行也在同时进行。

这三件事情搞好了,大明能再续一波命,并且彻底把白银经济问题给解决。

只要经济问题解决了,那大明剩下的就只有政治问题了。

政治问题的话,也完全可以依托全民教育来一步步解决。

开民智,这件事是一定要进行的,哪怕开民智的最后结果是君主立宪,朱由检也不会觉得后悔。

他反对的是由士绅推进的君主立宪,因为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度,说白了还是士绅在压榨百姓。

相反,如果是群众自发的进行君主立宪,那么推举上来的人自然会把大明带向好的一方面。

至于会不会有人骂朱由检是出卖皇权的叛徒,这点他根本不担心。

以他眼下推行的宗藩制度,不管是谁要进行君主立宪,或者推翻大明,首先他们都不可能是蠢材,不可能放弃大明建立起来的大明经济圈。

要继承大明留下的经济圈,首先就要承认大明,而承认大明,要做的就是二王三恪。

因此、朱氏皇帝的性命在政客手中是没有问题的,要担心的是武将。

政客看得长远,不可能废杀朱氏皇帝,但一些只懂得军事的武将就说不定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最少在朱由检有生之年,亦或者是眼下的大明三代内,估计大明的政治格局是很难有变动的。

至于三代之后……

那时候朱由检人都死了,他还管个鸡毛。

反正他的历史任务就是带领中原王朝跨进第一次,乃至第二次工业革命,保一争二的情况下,再推行全民基础教育。

做到了这些,大明还能当上百年的世界霸主。

至于百年之后,会不会出现异族入关的事情,这点朱由检感觉上还是不可能。

因为他要平定东北,再平定漠北,最后平定西域和中亚地区。

把这些都平定了,朱由检倒是要看看,还有哪股势力能入关。

在他的预料里,大明的下场无非就是那几种。

内部政治斗争,继而导致大明分裂,群雄逐鹿,或者资本压榨导致民间工人和农民爆发革命。

总之大明会被推翻,然后新势力为了继承大明的经济圈,赐予朱氏皇帝二王三恪的待遇。

像满清入关的事情,这种事情在目前武风极盛的大明眼下是一种小概率事件,基本不可能……

与其担心百年之后的事情,朱由检更担心眼下的四川,即将被温体仁、周延儒等人审判的孙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