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47的主要结构,STG44的口径和枪弹,看起来虽然只是小的改动,但枪枝的很多零部件尺寸却都需要进行调整。这是一件相当费时耗力的工程,杨天风没有在工厂反复加工、调试,只是凭着纸面的计算进行缩放调整,便能拿出基本完全的图纸,这在别人看来,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而12.7mm重型狙击步枪,在兵工厂仿制成功布朗宁12.7毫米重机枪后,主要的技术障碍便基本不存在了。
综合了美国巴雷特和俄罗斯OSV—96的优点,这款重狙的设计重量为二十六公斤,带有高效的双膛直角箭头形(V形)枪口制退器,很容易分解的枪托有降低后坐感的缓冲垫,使射手完全能够承受。
同时,它还具有“大口径”和“半自动”的优势。十发弹匣供弹,配有折叠式两脚架,使射击和瞄准更加稳定,且射手在射下一发弹时不必改变原来的射击姿势,因此显著提高了对移动和隐蔽目标的射击效果,大大增加了在远距离上成功命中目标的概率。
而且,由于薄壳弹药的研制成功,这款重狙还可以发射穿甲爆燃弹和高爆弹,对装甲目标、碉堡、火力点都有一定的摧毁作用。
同时,为了保证狙击的精确,杨天风要求兵工厂在制造重狙时采用钩刀切削法加工枪管和膛线,而不是现在用的组合环形刀拉削法。
钩刀切削法是比较古老的膛线加工方法,加工比较费工费时,不适宜大量的工业化生产,现在的枪枝加工制造都不用了。但是这种加工方法对枪管金属结构损伤较小,适合用来加工高精度枪管。欧洲便有一些枪械技师,用这种加工手法制造高精度枪枝。
而且,钩刀拉削法是可以由民间进行加工枪管的。历史上很早就有简单的手动木质机械,十九世纪又出现了依然是手动的老式膛线切割机。也就是说,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适合,但民间作坊却是可以使用的。虽然费工费时,可也能减轻兵工厂的负担。
“有些零部件的尺寸可能有偏差。”杨天风对于纸面作业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便提醒着正在观看图纸的欧汉涛,“这个记忆呀,可不敢保证绝对正确。所以,还需要技术攻关组在制造过程中加以最后确定。”
欧汉涛粗略看过图纸,试探着问道:“突击步枪?大量的冲压工艺,焊接及铆接的技术也有,我觉得生产效率不会低。特别是枪管的口径,是不是可以用拆卸下来的步枪枪管先制造样品,进行实枪测试呢?”
“当然可以。”杨天风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还能节省不少时间呢!”
这样的办法苏联也用过,把莫辛?纳甘步枪的枪管一分为二,即可得到两根波波莎冲锋枪的枪管。而在枪枝生产中,枪管的加工制造无疑是技术含量非常高、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工艺,不象一般的零件,可由不熟练的劳动力使用非常简单的设备生产。
有那么一瞬,杨天风差点要把图纸收回,而改造冲锋枪。但他还是压制住了这个比较急功近利的想法。因为他要对付的是日本鬼子,而突击步枪不仅有差不多等同冲锋枪的猛烈火力,在三、四百米的射程内,也有不俗的射击精度,威力接近普通步枪。
而且,对于步兵武器,这可能是最后的装备了。他的精力和智力,以后将放在重武器的突破上面。比如飞机,大炮,或许还会有坦克。所以,他想争取一步到位。
当然,依据兵工厂现在的规模,虽然还在不断地扩大,要真正使部队能装备上“灭日”突击步枪,并满足战斗中的弹药消耗,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所以,杨天风要提前准备,提前制造,先囤积后装备,才有可能在预期的一两年后用于实战。
而就算目前正在批量生产的武器,兵工厂也在根据形势和作战的不同,不断地调整产能、倾斜生产,并不能完全地满足需要,特别是新七军以外的需求。
对此,杨天风与欧汉涛等人商议了一下,再次挑选了一些工作转包给民间作坊或个人。随着简单机床的租赁购买,民间作坊和个人作坊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上又有了进步,能分担更多的制造任务。
……………(未完待续。)